(二)
(1)
春節,給家裏70多歲的老太太打電話。
聲音一如既往的明亮,喊著我的名字。
我說,奶奶,新年快樂。
她回,好好好,快樂,都要快樂。
記憶裏,奶奶總是一副什麼事都不影響她心情的樣子。
她的性子是堅韌的,爺爺離開的早。
她扶持整個家,在她臉上看不到悲喜。逢年過節,別的老人都在盼孩子回家,隻有她每次都說,隨便,隨便他們。
那幾年,父母在外地工作,一年難得回來。她每天日出日落扛著鋤頭,拿著扁擔,不是在田裏殺蟲就是在地裏除草。
晚上回家,喜歡看電視,追一些生活劇。一個人也看起勁,白天就出去和村裏人一起討論晚上的劇情。
(2)
上了大學後很少回家,前一年她的電話很少。
大二開始,時不時的能接到她的電話,一般說幾句就掛,第一句話是叫我的名字,第二句話是問我放假回不回家。
有次周六,早上六點多她給我打了三個電話,沒接到。看到時,我急忙回過去。
她接到電話,喊我名字,問我回不回家。
我說,奶奶,不回,周末兩天太短了。
她顯得有些不高興,繼續問,那你什麼時候回家。
我忘記當時怎麼掛的電話,隻知道她後來給我弟,堂妹都打了電話,問她們什麼時候回去。
我的奶奶老了,她從前從不主動打電話讓大家回家,總是裝作輕鬆不在乎的樣子。
(3)
前兩年沒回家過年,14年畢業後不久,回了趟家,她一見我,從未有過的親昵,緊緊握著我的雙手,叫我的名字,不停的問我吃飯了沒,我強忍住淚水。
後來出門,她硬塞錢給我。
我接後偷偷把錢放回她床頭,在路上給她打電話,讓她將錢收好。
她的電話裏罵我,說那是給我買零食的錢。
我的奶奶老了,一頭的白發,送我出門總是送很遠。
(4)
今年,沒回家過年。
微信裏有兩個群,一個是“屋裏人”,一個是“發小”。
點開語音都是家鄉話,照片背景都是熟悉的山和水,有奶奶的笑臉,有奶奶的背影。
我希望在未來的日子裏,能夠多接到她的電話,催我們該回去了;希望她嗓門依舊明亮,在電話那頭喊我的名字;希望她不再心疼兒孫在外的生活,自己舍得吃好穿好。
(三)
其實回不去的不是家鄉,而是那些年在家鄉她們陪我們長大的時光。
隻怕不夠時間看她們的黑發變成白發,時光,你慢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