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陳欣悅、周佳麗這樣的女孩,父母都還沒開明到允許她們攜帶手機,而自己的零花錢也絕對攢不出一部手機來。大家都以要練習英語聽力為名,偷偷磨來了一部mp3或mp4,上課的時候一手支著頭偷偷聽歌,或在桌膛裏閱讀言情小說。一隻裝滿韓劇的mp4被互相傳遞,每天晚上,不同的少女為著同一個男主角,咬著被角悶聲尖叫,第二天黑著眼圈,和鄰座討論著劇中的吻戲。
高中生已經不太會看花火之類的言情雜誌,更喜歡兩塊錢一份的《上海壹周》和《伊周》,跟著《小時代》認識了許多名牌,想象著自己未來的模樣:精致妝容,修身套裝,在高層公寓的落地窗前,喝著咖啡,俯視著全上海的紙醉金迷。
出了地鐵,兩邊擠滿了電動三輪車,對著司機師傅招攬的手,陳欣悅一麵搖頭一麵走出去,接著是各種小吃車:雞蛋灌餅、糖炒栗子、山東煎餅、烤紅薯、鐵板魷魚、公安鍋盔、烤冷麵……攤主們在冷風中縮著手。
這才是未來的模樣。
電視劇中常常演出重逢橋段,高中或大學裏抱有遺憾的男女,多年以後,偶然在街頭相遇。陳欣悅想象著葉馳自這條塵土飛揚的馬路對麵走來,看見這樣一個她,這樣一個穿著臃腫羽絨服,兩天沒洗頭,手上還拎著份山東大煎餅的她。
葉馳不會認得她。因為葉馳從來沒有認識過她。
陳欣悅也不會叫出葉馳的名字。她可能會回到久未訪問的人人網,在好友列表裏找到葉馳,給他發送一條“今天好像看見你了”,然後永遠不會被收到。或者幹脆,葉馳早已注銷了自己的人人賬號。
葉馳當然讀了一所並不好的大學。為了他曾經犧牲了一個月雞腿的陳欣悅和周佳麗,都沒有想過要為了他少做幾道大題,和他考進同一所學校。那時候大家都相信,到了大學,我們會遇到更多更好的男孩,展開更自由更燦爛的戀愛。但我們不知道,我們也可能會在寢室裏做四年的死宅,每天睡到十二點起,吃室友從食堂打包的蓋飯,看一整天的電視劇,打一整天的遊戲。原來社團並不會都很有趣,更沒有什麼浪漫的聯誼,同係的同學可能四年下來連名字也叫不出,原來高中時沒有活得像青春小說一樣的人,大學時也演不了青春劇。
上了大學以後,陳欣悅和周佳麗逐漸疏遠。剛開始,還會互相介紹彼此的情況,某某室友是哪裏人啦,係裏有沒有好看的男生啦,所在的城市如何如何啦。隨著和室友們熟識,高中朋友之間聊天的次數也越來越少,生活中的趣事已經無法分享給生活外的人知道。彼此間的話題,隻剩下了高中同學和一點乏善可陳的回憶。傅文斌讀了什麼大學?並不想知道。劉敏敏談了男朋友?挺醜,挺好。還記不記得我們一起給葉馳送奶茶?那種難堪的回憶,真的不想再想起。
高中同學的微信群裏,隻剩下滿屏的代購廣告,最大的親密,是逢年過節時爭搶的幾個小額紅包。同學會去的人越來越少,去了也隻有一杯杯不停的敬酒,和KTV裏一首接一首的周傑倫的歌。每當青春片上映,還是能看到高中同學在朋友圈裏表示感動,對於他們的青春知根知底的我們,很想上去回複:你的初戀,根本隻是王後雄吧。
晚上十點了,陳欣悅回到家,打開電腦。廣告的方案被推翻了很多次,陳欣悅給同事發消息:“女主角這種反應根本不正常嘛!你想一下,我們要遇到這種情況,我們哪裏會有這種反應?”
同事回:“我們這樣的人,根本沒辦法成為女主角的嘛。”
陳欣悅愣了一下,回複:是啊,我們當然不會成為女主角。
當然不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