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天陰沉沉的,錢建軍開完了日常的工作會議,跟秘書說了聲,下午的事情放一放,自己一個人就從市府大樓後院走了出去。
走出市府大樓是一條臨江的小巷子,這小巷子是錢建軍平時一個人經常去的地方,低矮的房屋,可以聽到的涓涓細流,走在這條曆史悠久的小巷子裏,錢建軍的心靈總會得到一股無以名狀的慰藉。
有人在市委工作會議上提出要求,希望著力開發出這條挨著市委的小巷子,最好是能打造出一個品牌來,對於整體城市品牌和旅遊資源的提升都是很有好處的。
很多人都讚同這個想法,但是錢建軍卻持反對意見,他個人意見是這小巷子維持他曆史的原狀才比較好,如果單純為了迎合現代人的審美而去修飾、修繕,這樣反而會失掉他本來的曆史底蘊。
錢建軍作為J市市長在某種意義上還是有一定權威的,但是我國的政治ZHIDU畢竟還是奉行書記的一言堂,在陳達夫也讚同重新改造的前提下,這小巷子的命運一下子就這麼被確定了下來。
“堅持現代人的審美觀念,全麵提升J市對外展示形象”這是陳達夫在會議上提出的口號。
可是走在這斑駁的石板小巷裏,錢建軍卻沒來由的為這曆史悠久的小巷擔憂起來,他看見前方臨街的低矮門麵前坐著一個老阿伯,他趕緊迎了上去,親切的問道:“老阿伯,你坐在石板上幹嘛啊,多涼咧”。
“涼?不涼咧,我從小就在這石板上坐,這一天不坐在這石板地上反而渾身不舒服”老阿伯答道。
“您老高壽啊?”錢建軍也跟著老阿伯坐在了地板上。
“我啊,九十多了,一輩子兜兜轉轉就在這條小巷子裏生長”
“哦,九十多歲了啊,這小巷子曆史也才九十多年吧”錢建軍指著身後的建築道。
“不止咧,這巷子我爸在世的時候就修好了,那會兒這裏可熱鬧的很咧,那些洋鬼子成天都往這邊跑,那會兒除了上海的十裏洋場就數這兒最熱鬧繁華了”。
“喲,老阿伯,你還知道上海的十裏洋場啊?”錢建軍來了興趣答話道。
“知道啊,年輕的時候我也喜歡到處跑,曾經我也去過上海灘,當時四行倉庫保衛戰我就在現場咧”
“四行倉庫保衛戰?那是1937年的事情了吧?”錢建軍對於這段曆史很熟悉,要知道的是他是個曆史迷,對於中國大地上曾經發生的過往他可是如數家珍。特別是對於這段恥辱的曆史他更是記憶深刻。
“是啊,1937年那年正是小鬼子侵略中國的開始啊,一眨眼已經過去80年了”老阿伯情不自禁的流起淚來,心頭似乎想起了那些已經湮滅砸在曆史塵埃裏的了過往,那些人、那些事,都已經走丟了。
“我聽說有人要拆了這兒,我都在這兒生活了半輩子了,這裏的一草一木,這裏的一磚一瓦我都叫的上名,講的出故事,如果哪天把這兒拆了,我想我也就不在了吧”老阿伯動情的語言深深刺痛了錢建軍的心,他隻知道這兒曆史悠久,隻知道這兒是城市載體的一部分,從來沒有考慮過這兒的人,這兒的花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