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4個人來到客廳,分賓主坐定。徐世昌開門見山地說:“桂莘(朱啟鈐)來電,說南方代表提出3個問題,一是陝西問題,一是裁撤參戰軍問題,一是參戰借款問題。三件事都很棘手,我隻有就商於你。咱們共同研究一個解決辦法。”
老段說:“大總統有何見教,願洗耳恭聽。”段祺瑞想摸徐世昌的底。
徐世昌更不願先說:“唉,我已惶然無計,還是先聽聽你的意見吧。”
段祺瑞明知故問:“陝西問題,他們有何要求?”
徐世昌說:“無非是停戰、劃界和撤督3件事。”段祺瑞成竹在胸道:“這3件事都不難解決。陳樹藩當督軍已經3年,陝西之所以出現內亂,是民軍叛亂在先,於右任、張鈁作亂於後,隻要民軍放下武器,於、張退出陝西,戰爭自會停止,劃界、撤督問題就不複存在了。這不是很簡單的事嗎?”
徐世昌險些把鼻子氣歪。這分明是強詞奪理嘛!但他知道段祺瑞是個既蠻橫又固執的人,他認準的事休想讓他回頭。他開始懷疑此行的作用了。他歎道:“這就難說了,當年陳樹藩不也是用謀叛手段趕走陸建章的嗎?”
段祺瑞一時語塞:“這,這……”徐樹錚趕忙幫腔:“肥水不流外人田。那畢竟是我們內部的事。”段祺瑞說:“那是,那是。性質不一樣嘛。”
徐世昌又說:“陳樹藩劣跡斑斑,陝民積怨甚深,反他的多係其部下。是他陷自己於不義的。這樣的督軍該撤!”段祺瑞反唇相譏:“這是兩碼事。督軍惡劣者不少,總不能都換掉吧”。
徐世昌想,再說下去就要幹架了,實在不值得。即使把關係搞壞,也與事無補。於是說:“好吧,這事回頭再談。關於裁撤參戰軍事……”
段祺瑞非禮道:“我提醒大總統,中國沒有參戰軍,隻有國防軍!”
徐世昌不軟不硬地說:“我也提醒你——芝泉老弟,我們坐在屋裏搞文字遊戲什麼問題也解決不了。外國人都知道怎麼回事。如果我們自己不想出兩全之策,外國人就會以‘無戰可參’為由,而取銷參戰軍的。”
段祺瑞終於服軟:“大總統有何高見?”徐世昌說:“依我之見,不妨交陸軍部管轄。”
徐世昌知道,馬上解散參戰軍是不可能的。為防止段祺瑞擁有私人武裝,杜絕打內戰之源,隻有先把參戰軍階劃歸陸軍部,以後再統一裁汰。他這樣做還有一個好處:現在的陸軍總長靳雲鵬雖是段的親信,但他飽受小徐的排擠,徐世昌已把他拉了過來,對分化皖係有好處。
段祺瑞對徐世昌的建議並無反感。他想,陸軍部是他的陸軍部,從部長到司長都是他的人。交給陸軍部與在他手裏沒有什麼兩樣,這樣做還可以緩和國內外的壓力。他說:“此法尚可考慮。”
想不到小徐跳了出來,說:“不!總統,樹錚以為不妥。既然國際上承認是參戰軍,就應與國際裁軍同步進行。歐戰雖已停止,但和議尚未簽字,各國軍隊尚未裁減。既然參戰軍已改為國防軍,何不等待與全國軍隊統一解決。”
小徐之所以反對交陸軍部,是因他正與靳雲鵬爭權鬥寵,心麵不合。他不願看到靳雲鵬擴張實力。
段祺瑞覺得小徐的話頗有道理,既然都是“國防軍”,為什麼裁減有先有後?再說,拖一天是一天,裁軍裁軍,喊了多少年,哪一個總統裁成過?還不是越裁越多。他說:“我同意又錚的說法。”
徐世昌恨透小徐,恨不得一口吞了他。可是,他不得不回到現實,那就是跟他們談裁軍,無異於與虎謀皮,還是另作它想吧。至於參戰借款,涉及兩屆政府,涉及到日本人,借款合同尚未到期,條約效力還在,日本政府肯定不會中止條約執行的,所以,這個問題更難解決,提出無益。於是,起身告辭。
徐世昌回到公府,立刻口授電文給上海和會朱啟鈐:一,中日軍事協定不日抄寄諸君,但該協定未見附件;二,參戰軍源於歐洲戰爭,歐戰雖停,但和議尚未簽字,參戰軍未便裁撤;三,參戰借款現尚在期限之內,單方不便停止。待通過外交途徑,商承日方統一解決……收到北京政府電報,南方代表大為不滿。唐紹儀知道並非徐世昌和錢能訓無謀和誠意,而是段祺瑞及安福國會從中作梗,這樣拖延下去白白空耗時間。3月2日,他一氣之下通告中外,宣布和會被迫停頓。
就這樣,南北和會僅曆時11天,正式開會隻有5次,即被迫宣布流會。聽到消息,段祺瑞及其親信彈冠相慶,一片歡騰。代表們一到北京,段祺瑞當晚再次為安福會代表接風洗塵,共慶破壞和談的“勝利”。
與此同時,徐世昌單獨召見總代表朱啟鈐,詳細詢問和會真實情況。最後,朱啟鈐痛心疾首地說:“卑職無能,有負大總統厚望,實感愧疚。卑職,再次請求辭去總代表職務,請大總統另選賢能。”
徐世昌安慰道:“哈哈,桂莘何出此言,你已經盡心竭力,豈能怪你?流會事出有因,非一人所能左右。你休息吧,我自有辦法。”
徐世昌不甘就此罷休,他還要拚搏,還要進取,務使和會盡快恢複。他要繼續借重國內外和平潮流,推動和平事業。3月3日,他親擬一道措詞嚴厲的陝西停戰令,發了出去。
同日,他又敦促張瑞璣再次離京赴陝,監督停戰事宜,以期解決陝西問題。次日,複由國務院和陸軍部另發電令,飭令陝西前敵雙方嚴格遵守,停止一切軍事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