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而立》片段之一(1 / 1)

《三十而立》片段之一

我從雲南回來,到京郊去插隊。我不喜歡和別人住在一起,就住在河邊的瓦窯裏。冬天田裏一片光禿禿,老遠就能看見那座瓦窯,就像個倒扣的花盆,灰不溜秋,碩大無比。在花盆下有座小房子,出了門就能看見幹河灘,裏麵的鵝卵石像粼粼的白骨。河邊的樹和天氣一樣死氣沉沉。那座看窯的房子是泥打的頂。破門上十字花地繃著鐵絲。冬天我住在裏麵,能住多久,要看我能搜集到多少柴火。有時小轉鈴也來和我同住,能住多久,得看她能在多大程度上忍受這種氣氛.那間房子是向北的,冬天刮大風時,要用木樁子才能把門支住。窗戶上釘的塑料薄膜,一會像氣球一樣脹起來,一會又癟下去。我告訴小轉鈴,小時候我自己跑出去玩,走到長河邊上,那是慈禧太後當年從京城到頤和園乘船的河。春天裏河裏有綠色的水藻,河邊上綠柳蔭蔭。河岸坍塌的地方,形成了很大的河灘。有了河灘就不能行船,假如太後還活著,一定要把河工斬首。但是我跑到河邊玩時,已經沒有太後,也沒有了河工,隻剩下一條荒涼的河。河岸上有一座看青的茅棚,是用柳樹枝搭成,樹枝都發了芽。但是棚裏很潮,好久沒人住過,棚中間的地上都長了草。太陽曬在我身上很暖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