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微小的努力,都會讓自己的人生更精彩

將就,在《辭海》中解釋為“遷就;勉強應付”。一提起這個詞,讓人很容易聯想到“退而求其次”“敷衍門麵”“將陋就簡”“牽蘿補屋”這類委委屈屈的字眼。或許很少有人喜歡將就,但現實是,很多人不小心就將就了一件事,將就了一個人,將就了一個環境,甚至將就了自己的一生。

雖然生活從來都不是完美的,但這不是我們可以將就的理由。誰的人生都隻有一次,怎麼會寧願慷慨贈予你不愛的人或不願意做的事,也不肯選擇不將就,來過自己喜歡的生活呢?

人生最精彩的博弈,或許就是將就和不將就的選擇。選擇不將就,首先是選擇了一種積極的態度。

希臘神話中,掌握人類命運的神是姐妹三人,老大克羅托負責紡織生命之線,老二拉切西斯決定生命之線的長度,而老三阿特洛波斯則負責切斷生命之線。她們喜歡閉著眼幹活,隨隨便便就決定一個人的命運。看,命運之神就是這樣茫然混沌,不會主動去講什麼關愛和回報,除非你扼住了命運的咽喉。命運或人性,都擅長幹欺軟怕硬的事。你將就一步,以為雖然委屈了自己一點兒,但能換來安穩,也算“退一步,海闊天空”了。但事實上,將就並不是徹底解決事情的方法,隻怕是更大委屈的開始。

曆史上的北宋是個經濟發達的時代,但也有著強鄰環伺的惡劣環境。北邊有遼國,西北有西夏國,遼國滅亡後又興起了金國。由於北宋朝廷對征服四鄰這件事不上心,所以一直被四鄰虐打。為了解決戰爭與和平的問題,北宋采取了一項妥協政策,用送出去叫歲幣的錢換取邊境的安寧。北宋政府認為自己不差錢,一年送出去幾十萬的歲幣,比起上千萬甚至億萬的政府收入來說,簡直是九牛一毛,劃算得很。但他們沒想到的是,就這每年幾十萬的歲幣,把鄰居滋養得更強大,也更貪婪。而自己無形中變成了“搖錢樹”,鄰居們自家日子過得有一點不好,就馬上過來搖一搖、搶一搶。而北宋政府采取一再妥協的政策,每被搶一次,都增加一點歲幣,表麵上這辦法很快就息事寧人,實際上卻助長了鄰居的貪婪和蠻橫,也讓自己變得更加糊塗和懦弱。終於有一天,金國兵馬南下,將北宋政府滅亡了。

事實上,北宋一直良將輩出,經濟實力雄厚,並且深得民心,如果稍微改變一下將就的態度,或許曆史就是另外一種可能。

比起態度,不將就更重要的是一種能力的支撐。

將就和不將就看起來是一道簡單的選擇題,但並不是簡單的點頭或搖頭就能完成。選擇點頭的人,看起來避免了更難的挑戰,實際上,歲月回報你的也隻會是一份將就的生活。選擇搖頭的人會發現,怎麼能將這份堅持變成自己想要的結果?接下來應該怎樣麵對挑戰,達到目的?這些不僅需要態度,更需要有能力去完成。

有人說,成功就是一生隻做一件事。堅持做一件事,現在往往被稱作職人或者匠人精神,例如被稱為“壽司之神”的小野二郎,一生隻做一件事:做好吃的壽司。一輩子隻做一件事,這好像不是一件太難的事,但實際上,能做好的人鳳毛麟角。因為,即使一生隻做一件事,能做好也是一種能力。其中要包含不妥協的堅持精神,不依賴的自立精神,不放棄的堅毅態度,不等待的執行力,以及遇到挫折不抱怨的寬宏態度和勇者的智慧,所有這一切就是不將就的內核。想要不將就,就隻能讓自己變得更強大。

世界從來就不會將就一個被動的人,想要和心愛的人在一起,想要實現自己理想中的事業,想要過自己喜歡過的日子,就隻能拿出不將就的態度和堅定的努力精神。隻有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才有目標和耐心去完成每一件看似簡單其實並不容易的事情。就像隻有跟自己心愛的人在一起,才會有無限的勇氣去麵對這漫漫的人生。

本書是經過讀者二十年閱讀篩選而出的關於態度和奮鬥的散文,無論是不將就的態度,還是不將就的行動,都有細膩的表達和啟迪,尤其對年輕人的奮鬥之路更具有現實的指導意義。

誰的人生都隻有一次,選擇將就,傷了自己,也許還辜負了那些關心你愛護你的人。麵對障礙,麵對命運的各種糾纏,讓我們用不將就的態度,去爭取自己想要的東西。要知道,再微小的努力,都會讓自己的人生更加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