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白狐取義(1 / 1)

簌簌白雪,紛飛飄落,漆黑之夜襯著白光,不辨東西,不分南北,眼見之處一邊混沌,隻見一隻白狐在積雪中跳躍前行,後麵跟隨幾位路人,走出密林時,路人回頭欲謝白狐,卻早尋不見蹤影,此白狐為何物,能行此善事。

原來白狐乃天界王母所養,隻因常聽人間之事,不覺動了凡心,被貶下界。雖從天界貶入人間經受劫難,但白狐畢竟靈性之物,不甘心為獸,反而積善積德,為的就是有朝一日能夠幻化成人。因此,但凡有迷路受傷者,老幼被拋棄者,白狐皆現身相助,助其脫困。至於白狐何時至此,恐怕無人能知,隻是代代口傳千年之前有隻白狐降世,救苦救難,俠名遠播。由於周圍百姓時常受其恩澤,為了感謝白狐善舉,眾人從不傷害林中之物,而此片山林倒因白狐成了一方福地。

此山乃徐州府管轄範圍,離山約有百裏處為州府所在地,不日前,一位江知州新到上任,這位知州也是吃人之官,凡任一地,搜刮民脂,掠奪民膏,強搶民婦,百姓是怨聲載道敢怒而不敢言,與其結交者,不是地痞流氓,就是富家無能子弟,整日馬踏青田,伐林拆房,無惡不作,無壞不為。

剛到沒幾日,江知州不知從何處聽到白狐事跡,心想:"似此天上神狐,如若被我所食,定能長生不老"。於是,命人發下海捕文書,州府百姓,隻要獻出白狐,賞金千兩。百姓聽後氣憤不已,知道此官昏庸無道,反而更加感念白狐恩情,無人唯利是圖,但凡見白狐者,皆勸其早早躲藏,以致文書張貼三月,無一人來領。

江知州本以為有錢能使鬼推磨,不動一兵一卒,白狐便唾手可得,哪成想出齊所料,百姓對其無動於衷,於是,姓江的氣急敗壞,親率州兵鷹狼圍獵,走至山腳,卻見前方之路已被周圍百姓用樹木塞堵。隻得下令州兵分為兩隊,一隊清理樹木,一隊抄小路繼續上山圍獵。時光飛逝,不覺已過月餘,江知州費了九牛二虎之力仍舊一無所獲,雖然命人將此山圍了個水瀉不通,但挖地三尺,卻未見白狐毫發。

江知州心裏清楚之所以久捉不得,必然是百姓故意隱藏,要想捉到白狐,還得從百姓身上打主意,因此,他一怒之下將周圍村民全部擒拿回府,言行拷打,詢問其行蹤,然而眾人寧願皮開肉綻,始終不肯透漏白狐居所。昏官見此,更是勃然大怒,欲要將村民當堂杖殺,後有師爺曉以利害方才停止,待冷靜下來轉念一想,:“既然白狐仁義,何不以刁民脅迫,使其主動現身”。於是,命人於府前支了一口大鍋,昭告四方,三日之後,如若白狐未現,則每隔一天煮殺一名村民,百日不出,即全部烹殺。

月沉三晚,日生三天,東方漸亮,江知州早已讓人將大鍋燒的鼎沸,而別縣百姓聽此奇聞,紛紛前來站於衙門四周觀看,嘴中不斷小聲咒罵知州狼心狗肺,而堂上江知州不為所動,與邀集的一幫狐朋狗友嬉笑談天,欲在今日同啖仙狐,同飲神湯。

說話之間,日已中天,百姓慶幸白狐未來,轉而又擔心眾人被煮。再看堂上,原先昂頭獰笑的江知州,此刻也變成了耷拉腦袋的瘟雞,望望天上的焦陽,一拍桌子喊道:“煮人”。手下的鷹爪立即摩拳擦掌,抬起一位村民剛欲下鍋。忽見白狐自屋而落,開口說道:“貪官,汝欲食吾,與百姓無關,趕緊放了村民”,這一開口倒是嚇得在場所有人一跳,從未聽說獸能人言,莫非真是仙狐,眾人紛紛下跪祈求。而堂上的江知州卻是來了興致,心想:“所言不虛,果然仙狐”,趴在桌上對白狐說道:“汝若下鍋,吾定放過此等鄉下村夫”。白狐聞此,環視一圈被俘百姓,仰天長嘯,說了句:“一言為定”後,便跳入鍋中,未過幾時,身骨盡化,知州命人趕緊呈上仙湯,分與眾禽獸。其中,心尚有餘善者,自然不敢端食,而江知州和那些豺狼虎豹、蛇蠍心腸者,狐湯剛入其口,立即倒地,七竅流血,暴斃身亡。

後經驗檢方知,白狐將死,口含砒霜,為救黎民,以身做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