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三章 回歸的煩惱1(2 / 2)

9.常做彩色繽紛的夢;

10.會不時聽見無法解釋的聲音。

如果你有3個肯定的回答,你具有第六感覺;有5個或7個以上肯定的回答,你的第六感比較活躍;超過7-10個,則非常敏感了。

我其實很負責的說,我每一個問題的答案都是肯定的答複!

所以我對自己的直覺非常相信!

渡劫大師臨走時仍然是意味深長的看了我一眼,不過一個字也沒有說。

開玩笑!剛剛從老顏如玉被劈成黑臉包公,換誰也得斟酌一二啊!

俗話說得好,禍從口出啊!

隋朝的爺倆就是禍從口出受害的典型!

賀若弼父子的杯具都是因為禍從口出。

賀若弼.隋滅陳名將.其父賀若敦為南北朝北周時的大將.以威猛出名.曾任金州總管.在參加平定湘州之戰中立有大功.自以為能受朝廷封賞.但沒想到因被奸人所誣.不賞反被降職.心中憤憤不平.當著使者的麵就大怒.大發怨言.當時北周權臣宇文護也許早就對他不滿.有除之而後快之意.這次聽到使者回來一說.馬上把賀若敦調回,迫其自殺.臨死之前賀若敦對兒子賀若弼說:'吾必欲平江南,然此心不果.汝當成吾誌,且吾以舌死,汝不可不思\".說完拿錐子狠狠地刺破兒子的舌頭.想以痛感讓賀若弼記住他的臨終遺言和血的教訓.

轉眼十幾年過去.已是大隋天下.賀若弼也成了隋的右領軍大將軍,以吳州(揚州)總管鎮守江北.成為滅陳的前線.滅陳戰役中任行軍總管.滅陳後和韓擒虎爭功.使文帝楊堅心有不快.認為他貪功邀寵.特別是他認為不如自己的楊素都坐上尚書右仆射的高位.而他還是一個將軍.不滿之情溢於言表.一些好事之人便把他說的氣話告之楊堅.楊堅把他下獄責備一番念他有功放了.誰知他不但不能警覺和收斂.反而誇耀他和太子楊勇的關係密切.後來楊勇失寵被廢.他又為楊勇鳴不平.文帝又把他招來質問:我用高穎,楊素為宰相,你在眾人麵前多次大發厥詞,說他們什麼也不能幹,隻會吃飯.什麼意思?言外之意是說我這個皇帝也是廢物成?..........賀若弼隻能伏地求寬恕.文帝把他消職為民.一年後複其爵位.但不重用.楊廣篡位後因議煬帝太奢侈.被隋煬帝所殺.

賀若弼父子的悲劇讓我們對孔子的那句'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有更深的體會.當說才說.不當說則不說.不能意氣用事.更不能發一些徒勞無益.與事無補的怨言.也許對不平和偏見最好的處理方式是淡然處之,心平氣和.不努不怨.知\"止\"節欲

古語裏有一句話說得好:“即便親眼看到災禍,也不可冒然說出口,不然災禍就要降臨在你的身上。”

宋有富人,天雨牆壞。其子曰“不築且有盜”,其鄰人之父亦雲,暮而果大亡其財,其家甚知其子而疑鄰人之父。

譯文:(宋國有個富人,因為天下雨毀壞了牆。他兒子說:“不修好將會被盜”,他的鄰居有位老人也這麼說。晚上果然丟了很多財物,他全家的人都認為他兒子特別聰明卻懷疑鄰居那位老人。)

昔者鄭武公欲伐胡,乃以其子妻之。因問群臣曰:“吾欲用兵,誰可伐者?”關其思曰:“胡可伐。”乃戮關其思,曰:“胡,兄弟之國也,子言伐之,何也?”胡君聞之,以鄭為親己而不備鄭。鄭人襲胡,取之。

譯文:(從前鄭武公想要攻打胡國,反而把自己的女兒嫁給胡國的君主。就問大臣們說:“我要用兵的話,該去攻打誰呢?”關其思回答說:“可以攻打胡國。”鄭武公就把關其思殺了,並且說:“胡國,是我們兄弟之國,你說攻打他,是何居心?”胡國君主聽到這件事,就認為鄭國君主是自己的親人而不防備他,鄭國就趁機偷襲胡國,占領了它。)

故事裏的兩個人,他們的預見都是正確的,然而言重的被殺死,言輕的被懷疑,所以知道某些事情並不難,難的就是該不該說啊!

告別了依依不舍的渡劫大師,我一看時間,竟然是下午一點半鍾了!

公司兩點上班,我現在去上班正好!

什麼?為什麼不吃了午飯再去?額滴神啊,最近吃的那個太豐盛了,就算是機器人也得休息休息啊,更別說是俺那個沒專門鍛煉過的腸胃了!

再說單位裏確實有我迫切想要見到的人,具體是誰你自己猜一下!

啊啊啊,不要亂扔東西砸我,就算是扔雞蛋你也要扔熟的好不好,不要浪費東東好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