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七章 人車合一1(2 / 2)

布告貼出許久,人們畏懼呂不韋的權勢,無人來自討沒趣。於是“一字千金”的佳話便留傳至今。

南北朝時,梁朝有個叫鍾嶸的人。他寫了一部評論詩歌的著作,名為《詩品》。在書中他寫道:“文溫以麗,意悲而遠,驚心動魄,可謂幾乎一字千金。”意思是好的文章一字不能多,也不能少。每個字的作用價值一千兩黃金。這是來自戰國末期一個故事。

西安碑林內有塊《大唐三藏聖教序碑》,是件隔代合寫一碑的奇事:晉代大書法家王羲之竟然寫了200年後的唐朝文章!不少行家驗看了碑上的每一字,確是王羲之的手筆;誦念碑文內容,也確是唐太宗為玄奘和尚撰寫的《聖教序》。

怪事自有根由,這座《大唐三藏聖教序碑》,是玄奘和尚從印度帶回的佛經,由他精心譯成後,請唐太宗作序文,再加上太子李治作述記及玄奘的謝表,通稱《三藏聖教序碑》。此碑立於唐高宗鹹亨三年(公元672年),當時朝廷要把它用晉代大書法家王羲之的字體來刻碑。長安洪福寺高僧懷仁知道此事後,感到是佛教界的光榮,因此,下決心承擔此任。經過懷仁和尚到處尋覓,終於按序文把王羲之的字,一個一個地搜集起來,成了這塊王羲之字體的《聖教序碑》。

傳說懷仁在集字過程中,有幾個字怎麼也找不到,不得已奏請朝廷貼出告示,誰獻出碑文中急需的一個字,賞一千金。這就是“一字千金”的來由,也是文壇上的佳話。後人把此碑的拓本稱作《千金貼》。

初唐詩人王勃於公元667年從京都來到南昌。當時,詩人的生活比較窮困,所迫無奈,常為生計而奔波。這年重陽節,南昌都督閻伯輿在滕王閣大擺宴席,邀請遠近文人學士為滕王閣題詩作序,王勃自然是其中賓客。在宴會中,王勃寫下了著名的《滕王閣序》,接下來寫了序詩:

滕王高閣臨江渚,佩玉鳴鸞罷歌舞。畫棟朝飛南浦雲,珠簾暮卷西山雨。閑雲潭影日悠悠,物換星移幾度秋。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

詩中王勃故意空了一字,然後把序文呈上都督閻伯輿,便起身告辭。閻大人看了王勃的序文,正要發表溢美之詞,卻發現後句詩空了一個字,便覺奇怪。旁觀的文人學士們你一言我一語,對此發表各自的高見,這個說,一定是“水”字;那個說,應該是“獨”字。閻大人聽了都覺得不能讓人滿意,怪他們全在胡猜,非作者原意。於是,命人快馬追趕王勃,請他把落了的字補上來。待來人追到王勃後,他的隨從說道:“我家公子有言,一字值千金。望閻大人海涵。”

來人返回將此話轉告了閻伯輿,大人心裏暗想:“此分明是在敲詐本官,可氣!”又一轉念:“怎麼說也不能讓一個字空著,不如隨他的願,這樣本官也落個禮賢下士的好名聲。”於是便命人備好紋銀千兩,親自率眾文人學士,趕到王勃住處。王勃接過銀子故作驚訝:“何勞大人下問,晚生豈敢空字?”大家聽了隻覺得不知其意,有人問道:“那所空之處該當何解?”王勃笑道:“空者,空也。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大家聽後一致稱妙,閻大人也意味深長地說:“一字千金,不愧為當今奇才。”

古人自然是可以賣弄風騷,搞一些些文字遊戲,但我才疏學淺,怎敢賣弄?

於是我硬著頭皮,小心翼翼的說道:“多謝領導厚愛,其實小子受之有愧,愧不敢當啊!”

王經理微笑道:“林經理不必謙虛,你是當得的,當得的!”

我訥訥說道:“問題是我沒有駕照,也不會開車,如果真的奧迪車來了,我卻是不會開,在下屬麵前多丟人啊!”

王經理愕然,隨即捧腹大笑,毫無形象。

就連一向嚴肅的文總也不禁莞爾,隻是礙於麵子沒有放聲大笑。

王經理邊笑邊說道:“林經理你可真是幽默,好吧好吧,這樣我批給你半個月假期專門去考駕照,你看時間夠嗎?”

我板起指頭認認真真的算了算,說道:“可能差不多,不過我需要提前安排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