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六章 小李白的秘密4(2 / 2)

在我國傳統文化中,一些有趣的壽稱鮮為人知。喜壽:七十七歲,因“喜”的草書近似豎寫的“七十七”故稱。米壽:八十八歲,因“米”字拆開來剛好是數字“八十八”故稱。白壽:九十九歲,因“白”字乃“百”字缺“一”,故稱。茶壽:一百零八歲,因茶字的草字頭即雙“十”,相加即“二十”,中間的“人”分開即為“八”;底部的“木”即“十”和“八”相加即“十八”。中底部連在一起構成“八十八”,再加上字頭的“二十”,一共是“一百零八”,故稱。

中醫經典著作《素問·上古天真論》雲:“餘聞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歲,而動作不衰

。……所以能年皆度百歲而動作不衰者,以期德全不危也。”《靈樞·天年》雲:“黃帝曰:人之壽百歲而死,何以致之?……百歲,五髒皆虛,神氣皆去,形骸獨居而終矣。”

《尚書·洪範》篇雲:“五福:一曰壽。”漢·孔安國《傳》(《注》)雲:“百二十年。”唐·孔穎達等《正義》(《疏》)雲:“人之大期,百年為限。世有長壽雲‘百二十年’者,故《傳》以最長者言之,未必有正文也。”又,古人將壽命的長短分為上、中、下三等,但具體年齡說法不一。

《左傳·僖公三十二年》雲:“爾何知?中壽,爾墓之木拱矣。”唐·孔穎達等《正義》雲:“上壽百二十歲,中壽百,下壽八十。”《養生經》雲:“黃帝曰:上壽百二十,中壽百年,下壽八十。”《莊子·盜蹠》雲:“人上壽百歲,中壽八十,下壽六十。”《太平經·解承負訣》雲:“凡人有三壽,應三氣,太陽、太陰、中和之命也。上壽一百二十,中壽八十,下壽六十。”

《呂氏春秋·孟冬紀第十》雲:“人之壽,久之不過百,中壽不過六十。”

看來,將60歲作為長壽的年齡,下限太低,絕大多數不一定認同。而過百歲者雖有之,但終屬少見。80歲作為長壽的最低年齡,多能認同與接受。

古人雲:人活七十古來稀,隻不過是因為古代老百姓生活較苦,天災人禍較多,不可抗拒的事情太多,導致大多數人們都活不到應有的壽命而已!

當然像粱老這樣的習武之人,體格強壯,如果不意外受傷的話,長命百歲應該不是問題,也虧我上次被他忽悠的活不過七十歲的話居然相信了!

現在既然李衛大哥提到了梁老,我也是精神一振。

實話說,我們雖然正在開懷暢飲,卻並不是多麼的融洽,如魚得水。

畢竟李衛和孟超是兵,泰哥是匪,盡管大家都是熱血漢子,卻總是感覺有些格格不入。

尤其是孟超和泰哥是第一次見麵,說實話孟超本性並不壞,但是畢竟性格有些高傲。

李衛和泰哥加上我我們三個人畢竟經曆過許多事,在麵對蠻橫無理的小日本武士時同仇敵愾,惺惺相惜,盡管兩個人都話語不多,卻是相得益彰。

而且我們無心之下大談如何設計埋伏,把極為強悍的大賴打跑,甚至逼得他動用了生死印,重傷而去,滔滔不絕之下,才發現泰哥沉默不語,隻是悶悶喝酒。

我盡量轉移話題,卻已經改變不了局勢,大家已經有話不投機半句多的趨勢了……

既然李衛提到了梁老,他本來就和泰哥關係密切,泰哥對他極為尊重,他和李衛又是極熟,如果他能前來,必然會讓這場酒變成歡快的氣氛,不會是現在幾個人大眼瞪小眼,幹喝猛灌得局麵。

於是我就坡下驢,哈哈大笑道:“既然李大哥這麼安排了,恭敬不如從命,那我就問一下粱老是否有空,如果他有空前來,正好孟大哥也可以認識一下!”

孟超酒量比起我們幾個還是有一定的距離的,這時候已經有些臉紅脖子粗了,悄悄伸頭問了李衛一句什麼。

李衛也是哈哈大笑,他最是不喜歡竊竊私語的行徑,直截了當的說道:“老孟你放心,這絕對是個好相處的人物!”

我趁著他們說話的功夫撥打了電話,沒想到接通後電話那頭沒有聲音……

咦?真奇怪?粱老的電話也是從來不關機的,難道他也遇到了情況?

莫非是大賴通過情報知道了我們的關係,暗算了粱老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