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點點頭,說道:“林兄所知已經極為詳細,為兄略作補充一二!”
“鍾馗,字正南,世界華人心目的“鎮宅賜福聖君”。據道教史、漢族民俗學方麵專家學者考證,鍾馗為唐初雍州終南縣人。
豹頭環眼,鐵麵虯髯,相貌奇異,少有大誌,性情豪爽,為人光明磊落,膽氣過人,以“正氣滿身”聞名鄉裏。鍾馗從小仰慕高賢。隋唐年間,終南山下樓觀道迅速崛起,天下高人隱士多聚於樓觀。樓觀距終南故城十裏之遙,少年鍾馗頻繁活動於此,期間幸遇異人。異人觀其相貌雖奇,考其人品,知其前途不可限量,遂收鍾馗為徒。異人以其終身所學傾囊相授,遂使鍾馗文武雙修。隨著漢族民俗文化研究進入高潮,有關鍾馗信仰、鍾馗精神遍布祖國大江南北。這就使得從唐朝以來,有關鍾馗來曆,鍾馗身份爭論不休的問題再一次進入到人們的視野。研究鍾馗其人其事、研究鍾馗故裏,不但有著深遠的曆史意義,還有重大的現實意義:一方麵為研究宗教文化,漢族民俗文化提供有價值的參考資料;另一方麵為發揚鍾馗精神;更重要的是為開發旅遊資源提供曆史依據。
據《曆代神仙通鑒》記載:鍾馗係陝西終南人,少時即才華出眾。唐武德年間,赴京城應試,卻因相貌醜陋而落選,憤而撞死殿階。帝聞之,賜以紅官袍安葬。到了天寶年間,相傳唐明皇李隆基在臨潼驪山講武後,偶患脾病,久治不愈,一晚夢見一相貌奇偉之大漢,捉住一小鬼,剜出其眼珠後,而把他吃掉。大漢聲稱自己為“殿試不中進士,鍾馗”,皇帝夢醒,即刻病愈。於是,命吳道子將夢中鍾馗捉鬼情景作成一幅畫,懸於宮中以避邪鎮妖。
最早記載鍾馗的是《全唐詩》收錄的唐明皇時的一位宰相張說的詩《謝賜鍾馗及曆日表》。其中有感謝皇上賜給自己鍾馗像的事。
宋代《醉翁談錄》也有記載:除夜,舊傳唐明皇是夕夢鬼物,名曰鍾馗,即覺。命工繪畫之。至今人家圖其形,貼於門壁。爾後,道教尊鍾馗為門神,封鍾馗為祛鬼逐惡的判官。關於鍾馗為終南人之說,在各種古書典籍中均有記載。
《唐逸史》有:“臣終南山進士鍾馗也”、宋《事物紀源》有“鍾馗者,終南進士也”。
明萬曆年教坊編演的雜劇劇目《慶豐年五鬼鬧鍾馗雜劇》,楔子裏交代說:鍾馗是終南山人氏。
明·淩元翰《題顏輝鬼獵圖》:“終南進士乃好武,野魅山精皆部伍。搜田也欲從四時,作聲恍如聆一鼓”;
清·鄭板橋《題黃慎鍾馗酌妹圖》:“五日終南進士家,深懷巨盤嘴生涯。笑他未嫁嬋娟妹,已解宜男是好花”;
清·李方振《跳鍾馗》:“錦傘銀鞍簇軟輪,燈花影扉得袍新。終南進士誰尷尬,錯認泥梨啖鬼人”;
齊白石《搖扇鍾馗》:“烏紗破帽大紅袍,舉步安閑扇慢搖。人笑終南鍾進士,鬼符文章價誰高”;漢族民間話本小說煙霞散人的《斬鬼傳》:“話說唐朝終南山有一秀才,姓鍾名馗,字正南”;
雲中道人的《平鬼傳》:“話說大唐德宗年間,有一名進士,姓鍾名馗,字正南,終南人氏”。”
我點點頭:“李兄大才,小子受教了,隻是不知此鍾馗與李兄所說之事有何關聯?”
李白正色說道:“關聯極大,林兄可知道鍾馗就是十八層地獄之主閻羅王的化身之一!”
“什麼?”我這一驚非同小可,隻感覺到隱隱約約的抓住了一些什麼,一時間卻是無法準確把握!
李白可說是語不驚人死不休,又是快速的連幹三杯美酒,慢慢說道:“那個鍾婷婷,便是閻羅王的獨生女兒!”
我一時間便如同是醐醍灌頂,恍然大悟,以往經曆的種種情景一一從眼前出現……
第一次見到閻羅王,他笑裏藏刀,雖然看起來和氣的很,卻明顯是包藏禍心!
他以風兒的魂魄相脅,誘我心甘情願的獻出一滴心頭精血,也不知道作何用途;李白看護不周,不惜和閻羅王翻臉想要替我搶回這滴精血,不料閻羅王不講江湖規矩,大家夥一擁而上,太白兄慘被群毆成豬頭,不方便見人,卻仍然念念不忘我的事情,這才有了後來柳永待邀,李府定計,準備謀取王母娘娘的蟠桃和太上老君的金丹,救醒風兒……
後來鍾婷婷來到我們公司,我從看到她的第一眼就覺得她陰氣逼人,讓人感覺很不舒服,而其他人卻沒有這種感覺!
海南之行,在長途公交車上,我無意中與鍾婷婷第一次親密接觸(不是你們想的那樣,隻是汽車顛簸有了肢體接觸而已),我發現她竟然幾乎沒有脈搏,而且渾身冰寒,根本不像是個正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