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衛:“那我們現在應該怎麼辦?”
孟超摩拳擦掌,躍躍欲試:“沒關係,我們接著再試一次好了……!”
我……
幸好我懂得讀唇語,要是被這兩位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的大仙再比著葫蘆畫瓢的再來一次,估計我非得被整成聽覺係統中傳音、感音及其聽覺傳導通路中的聽神經和各級中樞發生病變,引起的聽功能障礙,產生的不同程度的聽力減退……
什麼,聽不懂?就是耳聾!
而且是後天突發性聽力減退或失聰!
趁著他們兩位還在商量,我直接跳了起來,對著他們的耳朵來了一聲怒吼:“不用這麼費勁了,我現在好得很!”
要知道我可是被渡劫大師另眼相看的人物,盡管我不知道他為什麼對我這麼青睞有加,但事實是他對我讚不絕口,而且用傳音入密之術傳授了我佛門正宗金剛獅子吼,並且執意要和我平輩相稱!
所以我這一吼就用上了佛門正宗金剛獅子吼,這可不是像剛才孟超大哥使用的冒牌貨,而是貨真價實,威力十足的!
這次換了他們兩個被我這一吼嚇得直接跳了起來,一時間麵如土色,回不過神來。
我心裏大爽,小樣,這就叫做以彼之道還施彼身,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道理你們懂不懂!
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論語·衛靈公》
仲弓問仁。子曰:“出門如見大賓,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在邦無怨,在家無怨。”仲弓曰:“雍雖不敏,請事斯語矣!”
譯文:仲弓問孔子如何處世才能合乎仁道?孔子回答道:“出門與同仁行禮如見貴客一般,對民如大祭一樣凝重,自己不喜歡的事不要強加給別人。如此在朝上就不會招誰怨,在家中私下的交往也不招誰恨。”仲弓感謝道:“我雖遲鈍,但一定要牢記先生的話。”
自己不願承受的事也不要強加在別人身上。“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是最早由儒家始祖孔子的一種準則。也就是,你要求別人做什麼時,首先自己本身也願意這樣做,或你本身也做到如別人這樣了,那麼你的要求才會心安理得;通俗理解就是,自己做不到,便不能要求別人去做到。
這句話所揭曉的是處理人際關係的重要原則。孔子所言是指人應當以對待自身的行為為參照物來對待他人。人應該有寬廣的胸懷,待人處事之時切勿心胸狹窄,而應寬宏大量,寬恕待人。倘若自己所不欲的,硬推給他人,不僅會破壞與他人的關係,也會將事情弄得僵持而不可收拾。人與人之間的交往確實應該堅持這種原則,這是尊重他人,平等待人的體現。人生在世除了關注自身的存在以外,還得關注他人的存在,人與人之間是平等的,切勿將己所不欲施於人。
相信這一次我用實實在在的行動給兩位大哥上了生動的一課!
而且佛門廣大,普度眾生,慈悲為懷,渡劫大師傳授給我的佛門金剛獅子吼就類同於當頭棒喝,可能會對於惡人來說是致命毒藥,但是對於好人或者是一般人來說,那麼隻會點醒人而不會傷人!
果然隻是片刻後李衛大哥和孟超大哥就恢複了正常,這就看出來兩個人的人品區別了,李衛大哥醒來的第一眼就是驚慌失措的四處張望,看到風兒完好無恙後長長的出了一口氣,神情也輕鬆了下來。
我暗暗點頭:不愧是齊司令信賴的人,錚錚鐵骨,責任心極強,重情重義,值得深交!
而孟超大哥他老大醒過來的第一件事居然是摸出鏡子看了看自己的樣子,看到完好無損的臉部也是長長的出了一口氣。
我隻感到一陣惡寒——老大,現在已經不是看臉的時代了好不好,而且貌似您長得雖然不能說對不起觀眾,但也就是一個普通人好不好?
現在流行的貌似是長腿歐巴好不好!
就您這小身材——說句不好聽的話,整到古代也就是一宋江大大的人物!
啥?我說話不好聽?不留情麵?
我可以很負責任的說:其實我已經很違背自己的良心了,絕對沒有文過飾非!
要是實實在在的評價的話,應該說是鼓上蚤時遷更合適……
估計孟超大哥是聽不到我的腹誹的,所以我心安理得的繼續安排道:“李衛大哥,孟超大哥,現在情況有變,大賴這廝龜縮不出,卻不知道用了什麼手段,能夠觀測到我們的一舉一動,剛才他打電話給我就是威脅我,他已經知道孟超大哥的真實身份了,而且用人質的安全來威脅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