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得到寶了(2 / 2)

2.商家和買家對容易損壞的瓷器、玉器、玻璃器、珠寶等古玩,都不會手遞手傳看,而是要等對方將物品放置在固定物體上才拿取觀賞,萬一物品損壞責任自明。不同的器物有不同的拿法,如果發現對方上手方法不合規矩便被視為外行,行家也不會再拿出其他古玩供其欣賞,更不會與其進行交流或交易了。

3.如果商品被買方損壞,自然包賠,但價格會有商量,貨主也會作出適當讓步,但不會低於成本價,破損商品則歸買方所有。

4.買賣雙方進行交易時不應有第三者在場,不懂行規的勸其離開,懂行規的會主動回避。因為交易信息被泄露極易造成糾紛和誤解。

5.古玩商的強項是能識別真假,準確評估價格,但是辨偽知識和價格信息都不會輕易透露,因為這些是他們生存的重要手段。

6.當有買家將看中的商品拿在手中與賣方商談時,其他對此商品也有興趣的買家不能在旁發表任何意見,也不能參與競買,應保持適當距離等待。如交易未成,商品被放回原處後方可上手與賣方商談。

7.古玩交易不單純是價格上的較量,更重要的是知識和眼力上的較量。無論是買家買假了還是賣家賣漏了,均不能退貨或找後賬。因為古玩交易憑的就是眼力和實力,外行不懂也不敢買,敢買必須要懂。賣家也許賣假賣貴,買家也許買漏買低,買賣雙方都承擔著一定的風險。古玩行很忌諱買方退貨與賣方找後賬。“退貨或找後賬”此風一長,勢必影響其在業內的聲譽,以後再也不會有人和他打交道了。

8.古玩商之間在購買古玩時存在競爭,在售賣古玩時卻不存在競爭。原因是每件古玩商品都有其獨特性,購進的渠道和價格也不一樣,其可比性就小多了。

9.古玩商之間有時會合夥買貨,但一定是在互相熟悉和信任的前提之下才合作。買後約定銷售價格、利潤分配比例,並委托一方負責銷售。

10.古玩商和收藏愛好者絕不與偷盜、強買強賣、欺行霸市及不遵守行規的人做任何交易。

11.買家隻能詢問古玩的賣價,不能打聽其買入價格,賣方隻報賣價,絕不會泄露自己的進貨價格。

12.行內的商家和藏家都不會向對方詢問古玩的來路和進貨價格,因為這些商業信息是對外保密的。

禦傑強悍的記憶力,很輕鬆的把十二條行規記住了,錢有良一臉平靜的接過禦傑看完的小冊子,隻是薇笑著點了點頭。老人對這種情況已經習以為常,並沒有覺得有多麼奇怪,百年間閱人無數,又見過多少奇聞異事,心裏已是古井不波,不管發生什麼事情,都很難引起任何波瀾。

“行話和行規我都教給你了,隻要能夠嚴格遵守,就等於初窺古玩行的門徑,下麵就要看你的眼力了,這不僅需要你掌握豐富的曆史文化知識,更要靠實際的鍛煉,爺爺今天拿出了幾件瓷器,你先看一看,指出哪一件是真品,哪一件又是舊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