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安置(1 / 2)

碧瑤在後世能夠成為菲律賓的教育之都,鮮花之都,夏都。不僅僅是因為這裏宜人的氣候,還因為在這片高原之間,一共有七條河彙聚在這裏。要不然,沒有水源,也支撐不起一座城市的居民用水。

在這七條河的四條附近,各有幾座大不一的金礦,碧瑤這個城市,差不多就位於金礦的包圍之中。

從這裏出發,距離任何一座金礦的距離都不超過十公裏,他們發現的第三座金礦,更是緊靠城市。

一座三條河環繞的山包,就是西班牙人為這些礦工安排的住所。為了讓這些礦工能安心工作,他們來到這裏的第一個任務不是開礦,而是安家。

不過這個時代,可不會像後世一樣,給你蓋一大片單元樓,每家分一戶住。就連西班牙人也都是住帳篷,這些礦工,隻有茅草屋可以居住。

並且,西班牙隻提供兩塊不超過十二平米的草簾作為屋頂,每家提供五根粗木,少量的草繩和鐵釘,你要蓋什麼樣的房子,西班牙人是不管的。

除此之外,每家發一口鐵鍋,按照人口,每家發相應人數的飯碗,四個盤子,一把菜刀。

再然後,就什麼也沒有了……

這些東西,隻能滿足最基本的生活保障,至於以後的生存,就要靠個人來打拚了。

這裏四季如春,除了防備台風和下雨,寒冷倒是不會有。所以,那些土人都很不講究,大部分都是用兩根粗木交叉捆綁,埋進土裏,另外兩根也同樣如此,相隔一段距離埋下去。然後在上麵架上一根當頂梁,就變成了一座三角形的窩棚,一家老都住在裏麵。

華人相比較而言就講究的多了,即使條件有限,也不會像土人這樣將就,他們在征詢了西班牙人的意見之後,知道城市外圍的樹木可以隨意砍伐,就安排了一個一百多人的伐木隊,進山去砍樹了。

按照周遊跟西班牙人製定的管理方案,礦工們會有半個月的時間來安頓,然後就要分配去挖礦,工作以後,每人每周要工作六,每工作十二時,隻有周末可以休息一。

不要以為半個月的時間很寬裕,因為這半個月的時間,不僅僅是蓋房子,還要包括墾荒的時間。反正西班牙人隻是按照人數,在城市周圍燒荒了一大片平地,然後就什麼也不管了,墾荒這些工作,都要靠礦工或者他們的家屬自己來完成。

西班牙人也隻提供第一季的種子和前期的夥食,以後要吃飯,都要靠自己家裏的出產了。

並且,每工作十二時,這隻是這個時代的平均工作時間,即使在歐洲,那些工人們每的工作時間同樣是十二時。

西班牙人原本還不想讓這些礦工休息,能夠有一的休息時間,也是周遊爭取來的。

當然,勒龐他們也很清楚,如果真的沒有休息時間,任何人的工作效率都會逐漸下降。為了源源不斷的黃金,他們也懂得不要竭澤而漁的道理。

前期的投入,他們按照股份一共準備了二十萬大洋,主要的成本就是供應兩萬礦工和家屬的糧食,還有礦工們開礦的工具。

雖然投入不少,但是現在金礦還沒有開挖,光是狗頭金就已經找到了兩百公斤。雖然要把最大的一塊送給西班牙女王,但是他們的投入其實也遠遠不到二十萬鷹洋。

除了這些人員的安置耗費了一些資金,後續的投入,等到金礦開始開挖,就會迅速的回本。這幾乎是一本萬利的投資,當然,也是很有些虧良心的。

這一批的華人數量不是很多,礦工還不到五百人,加上家屬也不到兩千人。除了女人和老人,隻要是年齡超過十歲的兒童,隻要家長願意,也可以帶到礦山上工作。

這個時候,根本沒有勞動法,為了多賺一點錢,大部分人都會願意讓自己的孩子也掙一份錢。

周遊將這些華人礦工全部安置在了山的西南方向,這裏不僅靠著西班牙人設立的軍營和管理處,山下的河邊還有大片的空地,是西班牙人規劃的以後的集市,就連他們未來要規劃建設的教堂,在也這個位置。

所以,這裏將會是以後的中心區域。

兩千人,起來隻是一個不大的數字,但是當兩千人站在了周遊的麵前,卻是黑壓壓的一大片。

由於整個山坡剛被大火燒過,一層黑灰覆蓋了整個山頭,所有人的身上都是黑乎乎的一片。

看著這些自己的同胞,周遊也並沒有太多憐憫之心,在這個時代,能吃飽飯,不用為自己的安全擔心,不用被剝削,他們已經比生活在大陸的同胞們強的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