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坐等聽著吳剛給我說他們以前的事。
吳剛回憶說:“因為我本來就是本地人,在我十七歲的時候我就沒有讀書了。那個時候覺得美發店的發型師都好厲害的,人又帥工資又高,而且看著也不累。於是我就找了一個美發店從學徒做起。那個美發店名字我還記得,叫‘回頭客’。我就是在那裏認識阿傑和阿忠的。”
“那天我剛進去的時候,就問老板需不需要招學徒。因為那個店比較小,隻有兩個發型師和老板。老板就把我招了進來。在下午的時候阿傑和阿忠也同時都來到了店裏。我們三個學徒,加上老板是三個發型師。於是就一個發型師教一個徒弟。因為每個發型師都有自己的長處。我的師傅呢長發剪的比較好,阿忠的師傅呢是為人比較好,阿傑的師傅是老板,短發剪得很好。我們三個學徒裏麵,阿忠最大是十九歲為人有點憨厚,阿傑比較小一點十六歲很聰明,學什麼都比我和阿忠學的快學的好。因為我們三個都是學徒,所以關係都比較好。我們在‘回頭客’呆了十年。那十年裏也有了變化,店擴大了,我們也已經是發型師了,而且有了自己的熟客。第一次美發大賽阿傑就被老板送去比賽了,也贏得了比賽。那個時候阿傑就在美發這個行業名聲大震。一些模特和一些本地方的主持人都會來找阿傑剪。但是那個時候一點也沒有影響到我們的友情。”
“直到我們相識了十三年,老板的媽媽去世了,老板回去家鄉將店轉給別人之後。我們三個人就一起商量以後怎麼辦?阿忠說自己就想在熱鬧的街開一個小店的美發店,每天做得多少就用多少。阿傑因為被老板的事受到打擊,覺得做美發陪父母家人的時間都沒有,想在父母住的小區開個工作室給小區的剪剪頭發,也能陪陪父母。我的想法是想讓更多沒有工作的人有一門手藝,那個時候也有一家培訓學校讓我去他們那裏做任課老師。就這樣我們三個人在一個店呆了十三年之後,為了自己的想法分開了,一直到現在也沒有三個人聚到過一起。”聽吳剛說完,我覺得他們三個事讓我有點小感動的。
現在他們三個人都還在堅持自己當時的想法,阿忠師傅還是開著一個小店,阿傑還是在一個小區開著個工作室,雖然有明星這些來找他剪,但是陪他父母的時間沒有減少。吳剛依然在培訓學校傳授手藝給學生。我二十多歲,我的想法是什麼呢?以前被學校開除,整天就是在家打遊戲,要麼就是和朋友出去喝酒打架。接觸了美發的時候,覺得要學出個樣子來。現在有了兩個店的我應該怎麼樣呢?
吳剛看我在想事情,就對我說:“好了好了,你呢還年輕,別東想西想的。現在你要做的就是把自己的技術提升,管理好自己的店,現在是你應該做的。”
聽吳剛這麼說,我點了點頭。
“行吧,收拾東西,回家了。明天我教你女士短發。”吳剛看了看時間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