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紫語其實想想也蠻對這個怡和縣主有些好奇心的,她是真的很想知道,當初她到底對南宮允做了些什麼呢?

蕭紫語還記得,當初南宮允被俘的時候,一心求死,並且南詔國對這個太子的生死存亡也並不是很在意。

如果不是群臣力保,隻怕南宮尊當時就會廢了南宮允的太子之位了。

直到後來宇文墨和南宮允談了一次,南宮允才開始進食了,再後來,也不知道怡和縣主和南宮允是怎麼到一處的。

南宮允在大宇朝呆了兩年的時間,那個時候南詔國已經對大宇朝認輸了。

大宇朝一直扣著南詔國的太子,也不是個事兒,所以宇文墨就替南宮允說了情,說起來也很奇怪,雖然南宮允在戰場上是輸給了宇文墨,但是卻從來沒有記恨過宇文墨,反而兩年的時間,倒是和宇文墨的關係越來越好,成了無話不談的好兄弟了。

這一點,曾經蕭紫語也覺得很奇怪,但是後來也就明白了,宇文墨絕對有自己的人格魅力,也絕對是一個可以結交的朋友。

泰和帝那個時候也有些為難怎麼處理南宮允的事情,畢竟現在和南詔國已經和談了,南宮允的身份是太子,已經在大宇朝呆了兩年,從一開始也是好吃好喝的伺候著,雖然最初是限製自由的,但是現在連自由也不限製了,更是要好生伺候,如果有個什麼差池,倒是大宇朝的不是了。

不過這樣放南宮允回去,泰和帝也有些不甘心,等於大宇朝白伺候了這位太子這麼久。

聯姻其實當時還是蕭紫語踢出來的。

當時蕭紫語也很得泰和帝的看重,說白了,上一世宇文逸之所以能在泰和帝心裏有一席之地,也多虧了蕭紫語。

泰和帝一開始的時候,也提防過蕭紫語,覺得一個女人太能幹了,未必是好事。

可是後來卻發現,蕭紫語在政事上極有手段,絕對是一個不可多得的人才,比他這幾個兒子都好。

所以泰和帝就盼著蕭紫語能生下嫡長子,那也就能安心的輔佐宇文逸,好好教養兒子。

當時蕭紫語提出聯姻這一方法的時候,可真的是說道了泰和帝心坎兒上了。

但是,問題來了,和親的人選。

說實話,泰和帝是不舍得自己的女兒去和親的。

不管是公主也好,郡主也罷,但凡是和親,如果嫁給無關緊要的親王,郡王,自然是為正妃,但是嫁給南宮允這樣的太子爺,即便是能做太子妃,但是將來也絕對沒有可能成為正宮皇後,這是亙古不變的定律。

所以向來兩國和親,大部分都是宗室女來聯姻,很少是皇帝所出的正經公主。

如果一國公主都不能為正宮,這也實在是臉麵上太過不去了。

所以這人選倒是一時真的不好選擇了。

如果身份太低,配不上太子爺,但是幾位郡主裏頭,還真的沒有適齡人選,不是已經出嫁了,就是才十來歲,這也不合適啊。

公主裏頭倒是有合適的,但是泰和帝還不舍得,一時間,就犯了難。

到最後,怡和縣主是主動請纓要去聯姻的。

其實怡和縣主說起來,算是比較合適的人選,泰和帝不是沒想過,但是昭和長公主府那個情況,泰和帝也不是不知道,偌大的一個長公主府全靠著怡和縣主一個人支撐著。

而當時昭和長公主的兒子還不大,才隻有十二歲,薑駙馬又是個整日裏混跡於各大青樓教坊裏頭的人,簡直和一個廢柴沒區別。

泰和帝如何也不能狠得下心讓怡和縣主去聯姻,遠嫁南詔國。他真的是覺得怡和縣主要遠嫁南詔國,昭和長公主府就不用過下去了。

當怡和縣主主動提出來要去聯姻,嫁給南宮允的時候,泰和帝真的是吃了一驚。

他也問過怡和縣主,如果遠嫁了能放得下心嗎?

怡和縣主隻是說,這些年對虧了皇舅舅照顧他們一家,現在皇舅舅有為難的事情,宗室女裏頭,隻有她最合適,她不去誰去?

隻盼著她離開之後,皇舅舅能夠多照看一下母親和弟弟,就已經心滿意足了。

當時把泰和帝感動的夠嗆,泰和帝立刻許諾說,一定會好好照顧好昭和長公主和她的弟弟,讓她不用操心,絕對會給他們安排好一切的,一輩子衣食無憂。

怡和縣主謝恩之後,就離開了。

確定了人選,泰和帝就讓宇文墨還有蕭紫語一起去找南宮允談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