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既分屬陰陽二氣,而氣在本質上是無形體的,而且聚則為神,散仍為氣,因此練氣保命就成為道教共同努力的目標,道教認為,人的生命,其為既如前述,得這不易,而且隻有一次活命的機會,是以主張貴命重生,長生久視,並且重神現有世界,不允許世人放棄生命尋求解脫,希望每個人都能透進存思、存神、內觀、守一、導引、吐納來練氣練丹,而達到榮衛體能、神形俱妙的境界,再配合濟世利物的功果,進而登仙得道而保存永久的生命,但是致果成道談何容易,能夠享天年考終結的時候,道教認為,生命體的結束,首先斷氣,繼而整體的活動機能完全停止運作。

但此時生命並未結束,因為屬於陰陽二氣的魂魄還未散離,道教是要世人練氣保命的宗教,雖然在世未能以自力方法達到目的,但是身後依然可以通過他力的支助而凝氣留命,人在斷氣之後,每逢七日要散去一魄,魄散則魂魄分離而保留無形的生命,因此道教有完善的做七儀式,做七叫做七忌,在七個七中,分別為亡者沐浴,以去身心塵垢;梳頭穿衣,以正威儀;悔罪,以明昨非;請教,乞宥前愆;解冤,以致祥和;還債,以去心累等等的過程。

道教是多神宗教,因此在處理亡者的宗教儀式程序中,所涉及的神明也多,除了要向三清道祖暨玉皇上帝祈盟外,最主要的天尊是青玄上帝,青玄上帝即是太乙救苦天尊,其次還有朱陵度命天尊、黃華蕩形天尊、玉眸煉質天尊、解冤釋結天尊、廣度沉淪天尊、三官大帝、東嶽大帝、管辦城隍、都大帝等等,都是屬於亡靈的各類管轄之神。

到了終七,也就是死後第四十九日的七七,其時應該是七魄散盡,魂魄分離生命結束的時候,但是因為有了七忌日的法事過程而七魄敞尚在,此日最重要的道教科儀就是水火煉度原是修者生前以自力維持的方法,此時就需要借助道士的他力以求得生命的永在了,水火灌煉的目的是使魂魄純淨、固強,透過陶魂鑄魄的方法為亡靈聚形合命,而保留亡者的真正生命,這時還要為他說戒,記這個永存的生命有所懍遵,然後給他一道功德文憑,才送他到南昌朱陵府做一個自在無礙,沒有牽掛的快活神仙。

在民間常有做功德的說法,做功德就在道士為亡者敷演前述內容道教科儀的程序中,同時兼顧到那些無祀的孤魂,因此在七忌中,還有施罐濟度的儀式。

在儀式中廣召三十六類含靈,不但對頑強者要說經感化,並且對有病帶傷者,還要祈請天醫予以治病療傷,斛食贈衣,超拔天界,而將這種功德軒嫁給七忌中的亡人,因此要頒一道上帝勅賜的天府文憑、地府文憑、水府文憑、陽府文憑、隨身公據、隨身旱程、沒途水程、籙功繳聯、通真劄付、隨身勘合,以及九玉去冠、魚鬟仙衣、追風寶帶、步去仙鞋、珍珠涼傘、上天雲梯、千裏雲馬、升仙寶橋、雲夢仙床、上帝寬恩宥恤十刑、東嶽紀勳陰陽查考、玉帝禦製旌功勅書和無上三天籙功繳呈等等文書,像這一類眾多的文書憑證,大部分都在生前即已備妥,到了最後,還要為亡靈交一個神主牌,由道士點主讓亡靈依憑附著,由子孫安在家中早晚香火供養,與其家人常相左右,有雖死猶生的精神意涵,這也就老子道德經所說的:“死而不亡者壽”。

死者,物質性之軀體也,死後歸土;不亡者,陰陽二氣所化之魂魄合其內容和程序,十分細膩而複雜,但卻非常人性化,並且對不同的特殊亡人,有分別處理的方法,如對水淹而死的魂而言,即用水罐來拔高,火焚而死者則用火罐來超薦,而毀體流血而死的殤魂,則用血罐來濟煉,因為道教有“生有九流,死歸十類”的說法,所以在身後的安排就不盡相同了。

但是這些隻不過是人們的一廂情願罷了,我們儒家說了天地生於陰陽,歸於陰陽,最後都成了一股氣,一股浩然之氣,一股邪氣,一股煞氣,最終都是要歸於天地的,而人們常常把死後的世界與現在的世界對比,還有些有心的小人抓住你們這種善良又怕死的小民,來製造一個陰間,讓你們活著受壓迫還不能反抗,因為你們怕死了倒了陰間會下地獄。張朝天不悅的說道。

這就是他討厭平妖宗的原因,總是利用本來就知道不存在的鬼神之論,來欺騙善良的人心,達到唯我所尊的地步。

張嵐聽著張朝天的話,便點了點頭,這麼說的倒是具體,也聽的明白,不過張嵐眨巴眨巴眼問道:你們儒家不也是封建餘毒嗎?

張朝天一聽,差點沒氣死,把他氣的是直捋胡子,說道:女人小人不可教也~

嘿,你歧視女人?都什麼年代了,你還歧視女人,我們是半邊天,沒我們女人,那來你們男人,居然還歧視女人,還說自己不是封建餘毒~張嵐說道,搞的自己好像很有理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