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 黃雀在後(1 / 2)

陸汶崖笑笑,欠身說道:“雨桐,今晚為兄算是貪杯了,現在真有些醉了,既然天冷,不如你明天再問也不遲嘛!”

一聽這話,徐鄴連忙搖搖頭,“大哥,雨桐的性子你還不了解?!不成不成,就在今日。”

陸汶崖見徐鄴執意如此,也是不由分說一定要讓老杜留下,說是好有個照應,徐鄴見實在推辭不過,隻好勉強答應了。

後來的事,我和祝倩自然也都清楚了,老杜被殺,小笠滿男被劫走,然後就是徐鄴遇襲,殺手暴斃。種種線索已是再明顯不過了,這不過就是徐鄴自編自導自演的一場好戲罷了!

隻是正所謂局外者清,當事者迷,恐怕整件事也就陸汶崖還蒙在鼓裏!

而現在僅存的疑惑就是那個假徐鄴的事情,這總該不會是祝倩看花眼了吧?!我望向房梁之上,突然聯想到一個成語,偷梁換柱。刹那間,我徹底明白了。

如果我推斷沒錯的話,那晚在老杜被殺的走廊上,與陸汶崖聊天的絕不是徐鄴本人,而不過是個替身而已,真正的徐鄴早已暗渡陳倉,解救那小笠滿男去了。

我恨恨地看向徐鄴,若不是怕嚇壞陸汶崖,真想上去狠狠往徐鄴傷口喘上兩腳。

我和祝倩站的久了,見陸汶崖兩人越聊越遠,竟都扯到10多年前的兩人交往,不由有些索然無味,正四處張望,突然陸汶崖口中說出宮本藤三字來,我和祝倩俱是一怔,齊頭就向他望去。

原來十餘年前,宮本藤和陸汶崖,徐鄴二人結識於日本京都,三人都是大日本早稻田大學的同窗好友,隻不過徐鄴修的是醫學,又晚來了一年。宮本藤與陸汶崖倒是年紀相仿,又都修的是工程建築,當時可謂都是風華正茂,二人初次見麵便有了一見如故的感覺。

沒過多久,二人就互換了兄弟貼,在京都的櫻花樹下義結金蘭,後來徐鄴也到了京都,三人也就常常結伴同行,一晃2年就過去了。

臨畢業前,陸汶崖執意要回國,一心要將所學報負獻於故土,宮本藤好生勸慰,直言若留在日本,以他的才學,前途必不可限量,哪知陸汶崖淡然一笑,“吾生於斯長於斯,為國為民義不容辭啊!”

說罷飄然而去,留下徐鄴在京都繼續求學,自己先去了北平謀事。不想剛回北平,就趕上了五四暴動,當局對學 潮甚是抵觸,隻安排了個清水衙門。陸汶崖做了不久鬱鬱不得誌,一氣之下,回了亭陽,也就有了後來的鳳儀閣。

時局變動,幾年後南京政府成立,陸汶崖又燃起滿腔熱血打算去瞅瞅,這時,徐鄴早已回國,平日裏也是無所事事,於是二人一合計結伴去了南京。

可惜陸汶崖當時年輕太過耿直,對時事政局發了些牢騷,引得當時南京的國民元老胡漢民很是不快,就此斷了入仕的念頭,不過胡漢民對陸汶崖的學識倒是讚賞有加,臨別時特別托人帶話給他,隻要他能改了那耿直脾氣,回南京必將大有作為。

陸汶崖卻是不為所動,他這些年來早已看穿這人情世故,立誌要告老還鄉了,而徐鄴因是聰明伶俐,倒是很博上司喜歡,不幾年便任了秘書處處長一職,可謂是風光一時無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