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楔子(1 / 2)

北宋天禧年間。

在汴梁城內外,如果有人問開封府府尹是誰,路人可能一時答不上來,但若問開封府首富是誰,則連稚子都可脫口而出:當然是白府。

從城中心宣德樓前的禦街往南,到南門大街一路東行,經過大相國寺,高陽正店,第二甜水巷,桐樹子韓家和十三間樓,出了宋門之後,坐落於東南麵汴河河畔不遠處,便是獨占一隅地逾百畝的白府。

府內最有名的不是佳木蔥蘢,奇花灼閃,不是白石雕欄,九曲遊廊,也不是清流迂回,階石甬道,而是五座錯落相間、布局精妙的園囿樓台,每一處院落的結構和築造都巧奪天工。

時人有詩雲:府乃清樾中,飛簷見千裏。

白府的發家自有淵源。

已過世的白老太爺是當朝劉太後的義兄劉美的表舅,在劉太後還是年輕的劉皇後時,老太爺在汴梁城裏就已擁有不少物業,其時剛登上皇後寶座的劉娥欲攬後宮大權,不可避免需要大筆銀子來打點各處,籠絡人心,而財路來源正是她最頭疼的問題。

當朝有律法,後妃不得與外戚過從甚密,羽翼未豐的劉皇後為免落人詬病,找到並非直係皇親國戚的白老太爺,與他如此這般密談了幾個時辰,此後不久,白老太爺便神不知鬼不覺地承攬了京畿附近的幾大瓷窯。

在白老太爺大量秘密送入宮中的金錠銀元的支援下,劉皇後終於得償所願,沒幾年便獨霸後宮,乃至問政朝野。

後來白老太爺去世,白府的營生在白老爺手中得到快速擴張。

不但在熱鬧繁華的汴梁府內擁有大量酒樓、客棧、食肆、茶坊、廄苑,京城附近幾個畿縣更有數不清的田地屋契隸屬白府名下,在汴梁之外的大名、真定等七府也置下了無數物業。

白老爺不僅專營瓷窯,還奔赴江南之地、太湖之濱,羅納了最出色的繡女和技師做錦繡織造,同時出錢出力扶持宗族內有才之士或孔武之夫入朝為官,每逢旱澇季節莊稼失收,更響應朝廷號召廣開糧倉善濟鄉民。

曆經白老太爺和白老爺兩代人的積德福蔭,白府在汴梁的地位已是無比尊崇,僅次於皇宮之下,連朝官都禮讓三分。

天禧二年,劉皇後取侍女李氏所出作為己生的皇子被冊封為皇太子,時年太子趙禎七歲。

深謀遠慮的白老爺向劉娥請求,欲把與太子同年且是白家三代單傳的獨子白世非送進宮裏做太子侍讀。劉皇後當權後曾貶謫不少重臣,但一直沒忘記白家當年援助她的恩情,當即下旨接白世非進宮。白世非不但聰穎過人,更兼才藝超群,進宮後很得劉娥寵愛。

乾興元年,先帝崩於延慶殿,十二歲的太子趙禎即位,尊稱劉皇後為皇太後,太後垂簾聽政於勤政殿西廡,與小皇帝一同處理國事,如此這般又過幾年光景,劉太後已是權傾天下,唯我獨尊。

在劉娥執掌朝政大權之後,白老爺卻婉言拒絕了太後欲給白世非的加官封銜,反倒把他接回府來,開始讓他學習營商之道。

此時的白府,已是富甲天下,舉國無人能及。

卻說這年入冬後,汴梁連日刮起朔風,低垂的暮空陰雲布合,大雪紛紛揚揚,如漫天飛花,到處瓊簷玉枝,樓台銀裝素裹。

天寒地凍,暮色早暗,未及黃昏城內已近無行人,唯巷子深處似隱隱見一縷炊煙,薄絲嫋嫋地隱在大雪中,融成灰蒙蒙的一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