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曆史的猜測幾乎很多人都看過《穿越時空的愛戀》,多數人也都喜歡這部電視劇的故事情節。
洪武三十一年(公元1398年)七十一歲的朱元漳去世,依照它生前的安排由他便留下遺詔,由二十一歲的皇孫朱允繼位,年號建文,也就是曆史上的明惠帝。傳說朱元璋臨死之前,不放心朱允炆,便交給自己的貼身太監一個密匣,稱如果皇太孫一生平安無事,不要打開這個匣子,如果發什麼緊急情況,就打開這個匣子,它會告訴你怎麼做。這是民間流傳下來的一個傳說故事,不知是真是假,但正是這些離奇的小故事,更加增添了建文帝下落的神秘色彩。
朱元璋在位之時,為了鞏固大明王朝始終掌握在朱姓子孫的手中,他先後分封自己的子孫為藩王,分駐全國要害之地,這些分封藩王都手握重兵,稱霸一方,在朱元璋在世之時,還倒是老老實實,不敢有什麼非分之舉。但朱元璋死後,他們根本不把懦弱無能的建文帝朱允炆放在眼裏,個個飛揚跋扈,不服從中央政府的管轄。為了解決地方藩王對中央皇權的威脅,建文帝采納了齊泰、方孝孺等人的建議,厲行削藩之策。他先是派兵進抵開封,軟禁了周王朱肅,然後將其廢為平民;接著又發兵湖南、湖北除掉了岷王朱便、湘王朱柏,此後,又先後將齊王朱博、代王朱桂等人囚禁。建文帝厲行削藩,地方藩王紛紛被削奪爵位,抑或被廢為平民,抑或被禁為囚徒。一時間鬧得是沸沸揚揚,怨聲載道。這一措施嚴重損害了地方藩王們的切身利益,幾乎所有的諸侯王都對此不滿,尤其是手握重兵,覬覦帝位的燕王朱棣。
燕王朱棣早就有起兵反叛,奪取帝位之心,隻是苦於沒有很好的借口,這次建文帝削藩弄得天下諸侯怨聲載道。這對閻王來說簡直是一個千載難逢的好機會。建文元年(1399年)七月,燕王朱棣以清君側為借口發動了“靖難之役”。雖然名義上是要幫建文帝清除身邊的奸臣,其實際上起兵反叛。燕王起兵之後,建文帝馬上慌了手腳,急忙征調各地方的軍隊入京勤王。但是,由於建文削藩以來,地方諸侯已被他得罪殆盡,所以,地方諸侯紛紛投向燕王帳下,背叛建文。建文帝手下的文人不少,但沒有多少可以帶兵打仗的將帥之才。心腹齊泰、方孝孺等人也都是文人腐儒,雖滿腹經綸,但也沒有什麼用處。就這樣,燕王的軍隊沒費多大的力氣,很快就打到了南京城。建文帝見大勢已去,下令火燒皇宮。燕王朱棣攻入皇宮之後,沒有找到建文帝,便命人仔細搜查尋找建文,宮裏的太監說說建文帝在萬般無奈之下,跳入火中自焚了,並從火堆裏找出一具屍體指認說是建文帝。朱棣假惺惺的痛哭一番,說自己隻是要清理奸臣,並不是要皇上死。然後,以皇帝禮將其厚葬,但是,在正史的文獻中,卻沒有任何有關建文帝陵寢的記載,而且後來的崇禎皇帝也曾親口說過建文無陵。
因此,廢墟中的那具焦屍到底是否就是建文帝,建文帝到底死沒死,沒死的話他又逃到了哪裏?對於這一係列的問題,朱棣本人也持有懷疑,後世史家和民間傳說更是眾說紛紜,離奇萬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