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老技術員家裏出來,又敲開了三樓一家的門。家裏就一個老太太帶著一個三四歲的小女孩。一問才知道,是奶奶和孫女。
老太太說,他兒子和媳婦都是紡織廠的工人,紡織廠快要倒閉了,發不出工資,沒辦法到外麵打工去了。兒子給一家私營企業當保安,媳婦給一家餐廳刷盤子。由於工資低,幼兒園收費太高,付不起,就把我從鄉下接過來看孩子。
老太太還說,老家農村還有幾畝地,農忙時還要回家幫老頭做飯幹活。
小海看看家裏的情況,也是家徒四壁,比那兩個老知識分子甚至更差些。就說:
“老人家,你放心,我們會盡快改變這種局麵的,會讓你兒子和媳婦過上好日子的。”
“謝謝政府,謝謝領導。”
接著又看了幾家,情況大致相似。
早就聽說過紡織城的情況,早就聽說過紡織城職工們的艱苦,今天一看,果不其然。
紡織城主要以女工為主,企業發不起工資甚至倒閉,首先受到傷害的就是那些曾經日日夜夜艱苦工作的女工。
為了生存,女工們隻能各顯神通,大街小巷的美發店,洗腳屋,不乏女工們的身影。紡織城的街頭有句順口溜:“下崗女工不流淚,勇敢走進夜總會,誰給錢來和誰睡,自己創業不繳稅。”女工們的悲苦可想而知。
企業不行了,職工們失去了生活的依靠,人心惶惶。可對領導們卻沒有太大影響,因為再窮不能窮領導,窮廟富方丈,這就是現實。領導們進出不是寶馬就是淩誌,比他這個副市長可要威風多了。
從紡織城居民區出來,他們來到紡織城目下最好的企業,國棉一廠。
把停車放在大門口,對門衛說要找銷售科的領導談業務。廠子效益不好,門衛也沒什麼責任心,就放他們進去了。
走進紡織車間,小海他們立刻被的噪音所包圍。很大的生產車間,成百上千台紡機同時開動,氣派很大,可產生的噪音讓人無法忍受。噪音大到兩人對麵說話都很難聽清楚對方在說什麼,隻能打著手勢。
女工們穿著白色的工作服,嬌小的身影在車間裏穿梭著,好像偌大的噪音與她們無關。三人在車間裏看著,小海心想,辛勤善良的女工們在如此的環境下工作,她們的要求很不高,就是能按時拿到工資,能讓一家老小生活有所保障。可就是這樣簡單的要求都難以保證,企業領導和主管機關罪不可恕。
看完出來,小海問秘書小郭,這樣大的噪音對人的傷害應該很大吧?這樣的工作環境應該有勞動保護吧?
小郭說當然有,長時間的接觸噪音不但會損害人的耳膜,而且會對人的心理健康產生影響,產生諸如:身體不適、強迫症、憂鬱、焦慮、敵對、恐怖等症狀,嚴重的可能會精神錯亂成為精神病。勞動保護應該有,國家有規定。
小海聽了說,國家規定,那是在企業有效益,能夠維持的情況下,現在企業發工資都困難,勞動保護隻怕也難以保證了。
看完國棉一廠,三人接著又到其他幾個廠裏看了看,情況更不好。停產的停產,半停產的半停產,就是仍在廠裏工作的職工,也人心惶惶,怨聲載道。
用了一整天時間,對整個紡織城的情況做了大致了解之後,小海想,紡織城已到了非整改不行的地步,應該找錢書記和吳市長談談,征求一下他們的意見。
第二天一大早,小海就來到了錢書記的辦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