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比劍(1 / 2)

既然決定出手,譚青自然就不會再婆婆媽媽的了。他沒有用平常用來練功的那把重約六十餘斤的生鐵大劍,而是回到房間拿了把門派發的製式精鋼長劍。

向三師兄伸手一請之後,譚青先步而出,來到院中,一抬手中長劍,對著同樣拿劍的三師兄淡淡地說道:“三師兄,務必要手下留情,小弟武藝低微,唯有幾招劍法還可拿得出手,望師兄不吝賜教!”。拔劍出鞘卻並未出招,似等著三師兄出招一般。

三師兄見譚青如此,也不客氣,左手將手中長劍連劍帶鞘橫在胸前,右手穩穩握住劍柄,端是一派劍術名家風範。右手一用力,左手一震,喊了一聲:“師弟,小心了!”,隻見烏黑的劍鞘如一道黑光一般瞬間就來到了譚青身前。

隨著劍鞘擊出,三師兄一招“流星飛墮”緊跟著向譚青肩膀刺來。這一劍刺的極快,隱隱有劍光閃耀。隻見譚青不慌不忙將手中連鞘長劍一豎,擋住擊來的烏黑劍鞘,在劍鞘豎起的同時,右手迅速拔出長劍隨即刺出,劍尖如黑夜中的突然閃現一點寒星一般,陡然而出,正刺在三師兄的劍身中央。

三師兄隻覺的手中長劍戛然而止,嗡嗡作響,如一條銀蛇一般在手中亂顫,險些脫手,但他並未將手中亂顫的長劍止住,反而依著長劍的顫勁繞到譚青身後又是一記“花開見佛”刺向譚青後背。

譚青微微側頭,身子並不轉動,右手反手一劍,自腋下突兀刺出,依舊刺在三師兄劍身中央。

三師兄一見長劍依然被譚青封住,也不停身,反而將身法展開,當即長劍一晃,向右滑出三步,一招“朗月無雲”,刺向譚青後背,劍招未盡,忽然中途一變,他轉過身來,身子微矮,長劍斜刺,離譚青右肩尚有五尺,便已圈轉,跟著一招“峻嶺橫空”,去勢奇疾而收劍極快。

隻見譚青站在原地不動,右手長劍沒有其它變化,以不變應萬變,就是簡單的一招突刺,但是速度之快,角度之奇令人歎為觀止。無論三師兄的劍招如何變幻,譚青的長劍劍尖總能在最後一刻擊中三師兄長劍的劍身。

三師兄展開劍勢,身隨劍走,左邊一拐,右邊一彎,越轉越急,突然寒光陡閃,猛地反刺,直指譚青的胸口。這一下出招快極,抑且如夢如幻,正是“百變千幻衡嶽雲霧十三劍”中的絕招。

“百變千幻衡越十三劍”乃是一門奇門劍法,不以力勝,專依奇詭絕倫的劍招傷敵。此劍法劍招繁複無比,千變萬化,眩人耳目。相傳乃是兩百年前恒月穀的一位前輩高手所創的武功,這位高手以走江湖變戲法為生,竟將變戲法的本領滲入武功,變化古怪。“百變千幻衡越十三劍”因其劍招變幻莫測,威力巨大無比,被世人稱為恒月穀三大奇門劍法絕技之一,與門內廖師叔祖所修煉的”奪命連環三仙劍“齊名。

但三師兄一劍既占先機,後著綿綿而至,一柄奇薄無比的長劍猶如靈蛇,顫動不絕,身法展動,圍著譚青化作一片銀色的光幕。叮叮當當的金鐵交鳴之聲不絕於耳,到最後竟連成一片,刺耳至極。

在一旁觀戰的小師妹葛靈兒初時還能看清兩人的劍招,但是隨著三師兄圍著譚青越轉越快,人已化作一縷藍煙圍著譚青轉動不停,手中長劍施展的劍招越來越變幻莫測,猶如鬼魅,令人心驚神眩。

看了一會,葛靈兒竟有頭暈目眩,惡心嘔吐之感。有感於此,她不敢再看,而是在一旁盤坐調息起來,運功抵擋耳中幾乎連成一片的金鐵交鳴之聲。

此後三師兄不斷變幻劍招,但譚青雙腳原地不動,隻靠一記記平刺,劍劍刺在三師兄劍身中央。待得三師兄將“百變千幻衡越十三劍”的劍招變化使到第三遍的時候,一直隻憑肉身之力運劍抵擋的譚青突然將將內力灌於劍中,平平一劍與林平之長劍劍尖相頂。

三師兄隻覺一股沛然大力自長劍上襲來,再也無法將劍招繼續施展下去,隻得停下身來,運勁調息,順便恢複一下快要麻木的手臂。

一旁運功抵擋劍鳴之聲的葛靈兒突然覺得劍擊之聲依然停止,頓時睜開雙目,向譚青和三師兄兩人瞅去。隻見譚青右手將劍倒提在身後,身上無任何傷痕,臉上一片淡然之色。看到她瞅過去關切的目光,譚青對她緩緩地點點頭,笑了笑,看到譚青溫和地衝著自己一笑,葛靈兒頓時心中一跳,臉上羞紅一片,耳根發熱,慌忙轉頭避開,向三師兄看去。

隻見三師兄臉上血紅一片,幾欲滴血,頭上霧氣騰騰,竟是一副將內功催發到極致的模樣。

片刻之後,三師兄臉上回複如初,向譚青道,“師弟的劍法精妙絕倫,高明無比,為兄自認不是對手,可是為兄攻了半天,師弟卻隻守不攻,莫非瞧不起師兄,覺得為兄連師弟一招都接不下嗎?”。三師兄領教過譚青的劍法之後,方才明白譚青劍法竟如此高明之極,恐怕師傅淨月真人隻在劍法一項,高明之處也不過如此,真不知道自己這位一直籍籍無名的五師弟是如何練得。若非小師妹信誓旦旦保證,自己又親手領教過,恐怕自己也不會相信天下間同輩之中,竟然有人將劍法練到如此出神入化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