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吧,這就是他們想要的全部。或許吧,這就是他們能夠擁有的未來。
“師公,你覺得我們做對了嗎?你覺得我們做錯了嗎?你覺得所有的一切都是為了我們,不為了別人是嗎?我們沒有人知道生與死的距離,沒有人知道對與錯。甚至沒有人知道這一切是在為了什麼。”
或許吧!對與錯對他們而言都是沒有經驗要求的。他們覺得最終自己能夠做到什麼樣,會變成什麼樣,他們覺得自己什麼時候能做到好,那便去做個什麼樣的好。
人生有那麼多錯誤的決定,為什麼非要去讓自己做自己覺得最不好的那一個呢?他們能夠去做到自己最好的那一麵,不是他們想要的,竟然是想要的,又何必去苛求別的呢?
“但是我們既然已經這樣了,難道不想要更好嗎?既然我們已經做到了最棒,為什麼還不去做更好的自己呢?我們已經這樣了,還想要怎樣呢?”
看來他們根本就得不到自己想要的,看來他們根本就不想去追求自己擁有的,看來他們根本就不覺得自己能夠想要的和自己能夠擁有的是同一個東西!
看來他們早就知道對與錯的界限是什麼,看來他們早就知道。自己即便是得到了,最後也不能夠得到別人的襲擊,因為他們根本就不配。
如果說一開始他們就不能夠去做自己願意做的事,如果說一開始他們就去說自己錯誤的事情。如果一開始他們就是想念別人的東西,他們還會怎麼說怎麼去做呢?
如果一開始他們就不明白自己說的這些做的這些,他們留戀的這些究竟是什麼?如果說從一開始他們就知道自己身邊的人根本就不願意做自己的情人,他們又能怎樣?
“生與死對與錯,這些事情與我們有何幹係?生與死對與錯,這些事情我們能夠怎麼去渴求呢?沒有人知道,願意生便生願,以此便是,這些事情與我們何幹呢?師公,你覺得所謂的生活所謂的對與錯究竟有什麼關係呢?”
其實所謂的對和錯,其實所謂的這一切都沒有人能夠去理會他們。如果真的能做到自己想做的也是好的,他們如果做不到也沒有人去管什麼。因為他們從來就不知道,自己做的這些事情對於別人而言究竟是什麼。
其實自己想的念的都是自己所要想要的,如果說從頭至尾他們得到的都是自己的。他們所謂的這一切對與錯都不是他們想能去做的,那麼他們還會怎樣呢?
其實懷仁早就知道自己得不到自己該有的幸福,因為他從來就沒有將自己的幸福放在心上,那麼他又能怎麼去奢求自己能夠得到自己想要的一切呢?
其實不論怎麼想,怎麼做都沒有他們奢求的理由,因為他們知道自己根本不知道幸福的定義是什麼,因此他們根本就不知道自己這麼做,究竟能夠得到什麼。
他們從來不去想要得到任何事情,因此他們就沒有得到的理由。他們不去想自己為什麼要付出,因此他們就不知道自己付出的這些東西最終會變成什麼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