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要怎麼做,才能夠為了少林寺赴湯蹈火,在所不辭。我知道要怎麼做,才能彌補上你的這些錯過的年月,我知道要怎麼做才能為了少林寺好。”
師公覺得自己這麼做已經是夠對的了!師公覺得自己這麼做已經是夠能夠彌補自己的。師公覺得自己做的是對的,可真的是對的嗎?如果真的是對的,那麼這一切又要怎麼去做決斷呢?
他們現在不知道自己究竟站在哪裏,不知道自己為什麼要跟命運妥協。他們就覺得自己是一個跳梁小醜一般。可是師公也覺得他們是跳梁小醜,我們又是什麼呢?連他們都不如吧?
懷仁和師公把一切都想得太好了,他們以為他們的付出,別人就一定會覺得是對的。他們覺得他們所做的這一切就是為了別人而做,別人就應該對他們感恩戴德。
“師公,你覺得你自己和少林寺比哪個重要呢?你覺得你自己能夠得到什麼樣想要的一切呢?你覺得你跟少林寺比究竟哪個,更加的會被別人所尊崇呢?”
其實師公和懷仁都是一樣的,他們做了很多事情,卻不覺得自己做的這些事情都是為了自己著想。其實什麼人什麼事都不是他們覺得最好的,他們覺得他們能做的都是為了別人而想,為了別人而做。
“師公,或許從始至終我們都做錯了,我們應該做我們自己。我們應該就像我們能夠想到的事情,我們應該去做我們想做的一切。”
如果說師公能夠做到為自己好,如果說師公知道自己究竟怎麼做,才不會被別人所騙,那麼也算是對的吧。
生與死究竟意味著什麼呢?其實懷仁和師公都不知道,也都不相信。他們知道自己不能夠做自己想做的事,便是最錯的事。
“開心與不開心究竟是重要的師公,其實這七大關卡究竟是怎樣的,你再清楚不過了。難道說現在我的開心就能夠幫助我能夠闖過這些關卡嗎?”
懷仁知道這七大關卡自己非常不可懷仁知道自己沒有去逃避的理由!如果說一切都是懷仁的錯,那麼最終所有的一切他都能夠去彌補。隻不過他也不知道什麼是他的錯,什麼是他的,對吧?
師公知道自己不能夠勸懷仁,因為勸也勸不到。他知道自己即便是勸,也不能夠讓懷仁改變主意。因為懷仁根本就不是那種能夠因為別人的三言兩語就改變自己心意的人。
師公早就知道了,如果想讓懷仁改變主意,那是不可能的。除非他自己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懷仁,師公希望你能夠做你自己,哪怕是為了別人付出,也應該為自己著想!或許你最後發現自己一無所有,但你至少還有師公在。”
其實懷仁早就知道了,師公說的是對的,哪怕自己一無所有,至少還有師公在。師公雖然不能夠幫助自己承擔什麼,但是師公可以為了自己去承擔那份苦痛。因為那份苦痛是師公給自己的,所以他能夠很好的領會。
其實每個人都知道他們生存的意義,懷仁和師公也知道,隻不過他們沒有辦法去做罷了。懷仁和師公到了今天這個地步,就沒有辦法更改一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