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我們在這裏已經度過了太多事情,我不希望有一天這些事情都化為烏有,懷仁你可知道?其實師公的心很累。”
或許等到有一天才發現這一切都不對的時候,他才知道,自己的這一切究竟是有多麼的愚蠢!
什麼是對什麼是錯,不讓懷仁和師公他們都不清楚吧?或許吧,即便懷仁和師公不知道,也會有人知道的。
“其實師公說懷仁也明白,懷仁在師公眼裏永遠都是那樣的形象。永遠都是不著邊際,永遠都是不能夠得到別人的尊敬。”
師公覺得自己去闖了三大關卡,一件事讓自己心力憔悴了,難道懷仁會比他更好嗎!有什麼事情是讓他覺得自己不能夠做到的,難道會舍得自己的一切都是比別人更加愉快的嘛?
他們從來都不覺得自己為了少林寺付出,就是應該得到少林寺裏的人對他們苛求一切的,但是他們知道自己從來都不會去想這一切究竟是什麼。
“其實如果說是對,也算是對,如果說錯也算沒有毛病。因為這次的自己將所有的一切都給打破了。如果說懷仁和師公重新去做決斷,就能知道自己究竟要怎麼做了。”
懷仁覺得他自己從來都沒有這麼鬱悶過,從來都沒有去想自己究竟為什麼這麼做過。他知道自己從來都不被別人所允許,從來都不被別人所希求,可這一切又跟他有什麼關係呢?
懷仁覺得自己所作所為都是為了少林寺,為了師公,為了這一切,卻從來沒有為了他自己!
跳梁小醜,這個詞語真的讓人非常的惡心,誰能夠知道什麼叫跳梁小醜呢?誰能夠知道這一切究竟要怎麼做,才能夠得到所有呢?
“他們現在不知道自己究竟站在哪裏,不知道自己為什麼要跟命運妥協。他們就覺得自己是一個跳梁小醜一般。可是師公也覺得他們是跳梁小醜,我們又是什麼呢?連他們都不如吧?”
懷仁和師公把一切都想得太好了,他們以為他們的付出,別人就一定會覺得是對的。他們覺得他們所做的這一切就是為了別人而做,別人就應該對他們感恩戴德。
“其實少林寺從始至終都不屬於我們,我們從來都不覺得少林寺的事情是跟我們有關的,因此我們就不應該去做少林寺的始祖。”
生與死都不被別人所苛求,生與死都不被別人所知道,看來他們從來都不知道自己究竟要怎麼做才是對的!
他們不過是去做了自己想做的事情,卻發現這一切都不是自己能做的。
“師公,你覺得你自己和少林寺比哪個重要呢?你覺得你自己能夠得到什麼樣想要的一切呢?你覺得你跟少林寺比究竟哪個,更加的會被別人所尊崇呢?”
其實師公和懷仁都是一樣的,他們做了很多事情,卻不覺得自己做的這些事情都是為了自己著想。其實什麼人什麼事都不是他們覺得最好的,他們覺得他們能做的都是為了別人而想,為了別人而做。
“師公,或許從始至終我們都做錯了,我們應該做我們自己。我們應該就像我們能夠想到的事情,我們應該去做我們想做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