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次又一次的讓自己失望,一次又一次的讓這世界上的人是我為的是什麼?難道僅僅是憑著我這一腔熱血嘛?不,並不是,而是我知道我做的再多都做不到最美好的一切。”
懷仁看著師公不知道該如何源於他轉頭想要走,但又覺得自己與師公應該好好談談!社會現在就像走火入魔了一般,根本不聽自己的話,總有一天她會吃虧的,他這樣下去,總有一天,他是不能夠去得到自己想要的一切的!
“有的時候兜兜轉轉了這麼久,最後獲得了什麼急事,或者你比我更清楚更清楚我們的這些付出最後會得到什麼?你更清楚我為上一次付出過什麼?”
懷仁知道師公說的這一切都是為了他好,他也開始相信師公是真的希望他好好的度過這些關鍵,好好的做一件事情。可是他不能夠去滿足師公的要求。
不論是懷仁還是師公,他們都知道自己就是一團的霧。這是官員和師公都知道,能不能得到這一切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們這一切該如何去挽回!懷仁看著師公,他知道師公對於這一切,都是有情可原的,他知道是為了少林寺付出了很多,最後得到的卻很少。
“我不止一次的為少林寺付出,我不止一次的為少林寺獲得,我不止一次的為少林寺奔波,可最後獲得了什麼?得到了什麼,最後叫一次給了我什麼?”
他根本就不知道這一切究竟來源於何處,他知道的東西實在太少了。他覺得他能夠為了少林寺付出,但是他最終付出的究竟是什麼,那隻不過是一場執念罷了。
師公知道自己說的懷仁不一定會相信,那是自己必須要說自己不能眼睜睜的看著懷仁出事?他不能看著懷仁就做這麼做錯,或許懷仁不知道他所做的一切都在自己的掌控之中。
即使師公對於這少林寺付出的喜悅得,他最後得到的就會越少,因為有的時候付出和回報永遠都不會成正比,他越是付出越會計較,他計較的越多,越會覺得自己得到的越少。
“你為了少林寺做了這麼多的事情,你又得到了什麼呢?懷仁,你覺得我們在這裏一直有著拚搏,究竟是為了什麼呢?”
我還想看看師公,又看了看自己,覺得自己真的是背透了什麼時候自己也變成了這,無論對錯,不論生死都已經不能夠彌補,這一切都是我的錯呢!
“師公,或許從始至終我們都做錯了,我們應該做我們自己。我們應該就像我們能夠想到的事情,我們應該去做我們想做的一切。”
如果說師公能夠做到為自己好,如果說師公知道自己究竟怎麼做,才不會被別人所騙,那麼也算是對的吧。
因為他說再多做再多,師公都認為他是錯的。
師公知道怎麼做才是對,因為他知道自己如果不告訴懷仁對與錯的界限,懷仁便會一直犯錯。師公知道自己從來都不覺得自己沒有比別人高貴到哪裏去,隻不過他不知道自己究竟應該怎樣,才算是被別人所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