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有一天問自己的時候,也不會因為曾經默認師公的事而覺得自己是一個窩囊廢,其實有很多事情都不是他能夠決定的。懷仁看了看這七大關,他下了一個非常重要的決定。他決定自己一定要去闖這個關卡,他知道有很多人很多事情是不能決定的,但是一旦決定了就必須要做,這就是他今生最後下的詛咒。
可是他做的這一切都是為了能夠好好的留在少林寺好好的為少林寺著想!難道少林寺有一個得道高僧,不是一件幸福的事情嗎!難道說少林寺能夠盡自己所能的發揚光大,不是他最想要做到的嗎?
“你覺得你去參加了三大關卡,就算是證明你自己了嗎?你不覺得你自己做的這些事情都太過可笑了嗎?如果我是你,我會覺得自己臉上沒有光彩,不是因為自己曾經做過什麼,而是因為自己的想法太過於無恥。”
果然並沒有人知道,所有的情況都不是他們能夠決斷的。不論和師公還是懷仁,他們都知道,這三大關卡不該闖,可是那又能怎麼樣呢?
師公不也闖了嗎?他不也出來了,不論他是經曆了多少年才出來的這三大關卡,這三大關卡已經融入到了那七大關卡之中,難道不是嗎?
或許師公要經曆的隻是一場人性的絕症,韓懷仁要經曆的卻不隻是這些,他要經曆的遠遠比師公多得多!師公中需要經曆自己的磨難,他隻要知道自己究竟應該不應該手染鮮血六親不認就可以了。而懷仁不同懷仁他需要經曆很多,他需要讓自己的體能達到一定的程度,讓自己的能力達到一定的程度,他需要犧牲自己的性命。
師公和懷仁都知道,他們誰都沒有做決定的權利?他們都沒有為自己事情付出的權利,他們現在能做的就是令夠讓自己所有的一切都達到最終的目的!
“難道我六親不認,我就不會覺得不愉快嗎?難道說我生來就是為了殺人的嗎?並不是這樣,我從頭到尾都沒有想過害任何人。至始至終,我想的都是要保護自己身邊的人,我並沒有想過要對懷仁做什麼。這些事情,都不是我曾經想的?我現在能做的,不過就隻是好好的呆在自己想呆的人身邊,僅此而已。”
師公知道自己早就做錯了,可是能怎麼樣呢?他做的這一切都是他想要做的,或許他做的這一切不被別人所認同,可是他就是想這麼做,難道這些都不是應該的嗎?
“難道這些事情不是真正應該做的事嗎?我做了這麼多,難道是為了誰為了我自己嗎?我如果不是想要好好的三大關卡,又何必進入這三大關卡之中。你從來都不知道我的選擇,又怎麼知道我選擇的一定是錯誤的呢?”
這就是師公與懷仁的不同,他們並不知道對方是什麼樣子,都不知道自己要為了對方的事情付出多少。但是他們知道自己能夠選擇什麼,知道自己最終能夠付出什麼,知道自己做的這些事情是為了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