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十二萬九千六百歲為一元。意為一世界)
過五千四百歲,曰混沌。
過五千四百歲,複逐漸開明。
到此,天始有根。
過五千四百歲,有日月星辰,謂之四象。
過五千四百歲,逐漸堅實。
至此,地始凝結。
過五千四百歲,有水火山石土,謂之五形。
過五千四百歲,發生萬物。
至此,天清地爽,陰陽交合。
再五千四百歲,生人生獸生禽。正謂天地人,三才定位。
混沌未分天地亂,茫茫渺渺無人見。
自從盤古破鴻蒙,開辟從茲清濁辨。
盤古生,而天地分。雖混沌分陽清為天,分陰濁為地,卻偶餘一股混沌之氣,即不升為清,亦不附於濁。
這股混沌之氣飄蕩在三界之間,曆經日月更替,旁觀滄海桑田,久而久之凝聚初元,進而有了意識。
某日,它見一披頭散發的人在雲海之上擲出一根棍棍(金剛杵)化成一座山、丟出一個球球(缽盂)化成那山上的廟,又卸下身上的方塊(袈裟)撒出一片雲煙霧海繞著那山遮住那廟,虛虛實實,故弄玄虛,甚是好玩。
它飄至那人身邊,問道:“你在幹嘛?”
那人竟沒被突如其來的聲音嚇到,也沒因赤身裸體而感到害臊,反而笑吟吟的。
他:“我在畫餅啊~”
它:“畫餅???你當我瞎啊,這明明是山上有座廟嘛!”
他:“這廟裏放著‘餅’,日後,會有千千萬萬的生靈來探尋求得它。”
它:“什麼餅啊,這麼多人來吃。有那麼好吃嗎?”
他:“吃餅的過程或許會很苦澀,或許會很艱難,又或許會讓人舍去很多不想失去的東西。”
它:“一個餅誒,至於嗎,我看是你不想讓他們來吃吧?”
他:“我隻是將它放在這,至於難不難,全在吃餅者的心。”
它:“心???別扯那玄乎,整的跟奧利奧雙心脆廣告似的。”
他:“想要的餅小,便容易,想要的餅大,自然就難。”
它:“餅還分大小……那,大的有多大?小的有多小?”
他:“小的無限小,大的無窮大。”
它:“得了吧,你的廟也不是無窮大,哪來無窮大的餅。餅呢?給我看看,就看看,保證不吃!”
那人合十的手攤開,掌中忽的多出一個布包,掀開四角,裏麵橫七豎八的摞著好些紮成捆的葉子。(在紙張尚未發明前,最初的佛經是寫在貝多羅葉上,稱為“貝葉經”)
他:“此乃《法》一藏,談天;《論》一藏,說地;《經》一藏,度鬼。三藏共計三十五部,該一萬五千一百四十四卷,乃是修真之經,正善之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