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分三路(3 / 3)

鋼業公司裏的矛盾,吳德慵還沒有意識到,並不是他沒有這方麵的能力,而是遙控管理總不會事事明了。知情的人就算說了一些話,但他總會從穩定的大局來考慮,不肯輕易打破目前這種局麵。下麵的人都很會領悟領導的意圖,也很充分將能夠利用的資源利用到極致。廠裏的大多數崗位,特別是有管理權的崗位,更成了山頭似的。拉幫結派和謀求私利,都是一種常態了。

吳德慵也知道鋼業公司有些瑕疵,但從他聽到的彙報和所見到的,還沒有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以及這種內耗會帶來什麼影響。一個成長期的公司,業績的增長會掩蓋掉很多毛病,讓人視而不見。

到鋼業公司的廠長辦公室裏,劉發旺躬身請吳德慵坐,親自給吳德慵和趙曉勤兩人泡了茶端上來。“書記,這是清明前的毛尖茶,不知道您是不是喝慣。”

“發旺廠長,鋼業公司不愧是縣裏最富的企業,書記在辦公室裏總是幾塊錢一包的茉利花茶。”趙曉勤說,將吳德慵那種勤勉節省的個性說出來。趙曉勤不論到哪裏,都不會錯過給吳德慵進行宣傳的機會。

“趙主任,書記幾十年來一直勤勉為民,節儉為政是全縣幹部的楷模。我們雖然準備有雨前毛尖,也是為客人準備的。”劉發旺說著,走到自己辦公桌前,將抽屜裏的一包茉利花粗茶取出來,“平時自己喝茶,也是這種茉利花茶的,可不敢亂花廠裏的錢。”

“企業和機關不同,客戶到來要講求展示實力,才更能讓客戶放心跟你做生意。鋼業公司每年縣裏也會撥一些辦公經費,雖說不多也是縣裏對企業的理解。”吳德慵說,像是給趙曉勤解說。

劉發旺平時哪會講求什麼節約?隻是知道吳德慵的個性,而他又新近投奔過來,辦公室裏自然會準備一包這樣的茶。經過集資案風暴後,柳澤縣的大小領導都知道要低調做人,少做一些講求排場的事。“書記,縣裏的困難我們也是知道的,工作中有些方麵做得不夠,我向書記檢討。”

劉發旺顯得很誠意,趙曉勤也隻是說那麼一句,敲打一下,順便將吳德慵的風格張揚一下。也不是想要得到什麼,領導要有領導的樣子和作風,下麵的人才會知道自己該怎麼用做。“鋼業公司這幾年成績驕人啊,我這個書記也搭你們享受到別人的尊重,到市裏去見領導彙報工作,見其他縣的領導要交流經驗,臉上的光彩都是鋼業公司給掙到的。要感謝鋼業公司在做大領導們和所有職工的努力,我們才有這樣的局麵啊。”吳德慵說,這個褒獎就很高了。吳德慵很少當眾表彰領導一級的,平時都是講群眾如何如何好。

“書記,鋼業公司能夠有今天的局麵,完全是書記的功績,我們幾個隻是在執行書記您的指示,將您的工作意圖落實下來。從初建廠到慢慢發展,每一個決策都是書記您的心血和決心,我可是從一開始就見證了的。我們在執行中能夠不理解偏您的指示就很慶運了,書記,這幾年,受到書記經濟方麵能力的熏陶,自覺得也有不少長進了,這得感謝書記給我這個機會。”劉發旺這番話說得極為露骨,但也是事實,沒有吳德慵確實就沒有鋼業公司的今天,更不用說柳澤縣的經濟發展了。

吳德慵不是愛聽奉承話的人,這時也不作聲,對劉發旺這樣的人,要給一些他靠過來的機會,讓他感覺到了的對他的接納,讓會讓他更加安心地靠過來,為自己所用。對於用人,吳德慵覺得自己還是很有些研究,不少人都用法都讓他覺得自傲,其中就包括楊衝鋒在內。一開始,楊衝鋒哪是什麼好的資源?可就是給他發現了,辦成兩件大事:柳芸煙廠職工的安置和鋼業公司的成立運轉。當時誰能夠料到楊衝鋒會這樣快地成長起來?也就他吳德慵一個。

對劉發旺這樣的人,他們的心態也是了如指掌。等劉發旺說後,吳德慵沒有做什麼表示,倒是趙曉勤乘機說了句,“從人才分類角度來說,書記是屬於專家型的人才。這些經濟規律,也是書記日複一日知識積累後,才摸索出來的規律性,要不哪會具有這樣好的前瞻性?”

“老趙說遠了,哪有什麼前瞻性,弄得這樣神秘。對經濟發展的趨勢,也不過是多看多想,和國內外的發展趨勢結合起來進行判斷,其中的風險,也是大家在工作中將風險化解開的。”吳德慵平靜地解釋了一句,對趙曉勤戴的高帽,還是不能安然受之。

劉發旺等人聽吳德慵這樣說,當即將他的話記錄下來,像是受到很大的教育一樣。對鋼業公司的主要領導,吳德慵既要體現縣委的權威,又要讓他們感覺到那種關愛和親切。到廠長辦公室後,倒是沒有一進來就談工作。

又說一陣,辦公室裏的幾個人也就融洽了些,鋼業公司三人大多是劉發旺一個人說,把自己的心思表達出來。張衛棟和譚擎華也不是遲鈍的,找到一些機會後,也表露忠心。

縣委書記到鋼業公司來的次數極少,劉發旺知道吳德慵到來肯定是為鋼業公司規劃擴張的事,要造好勢。他已經做了準備工作,心裏踏實,但要找一個恰當的時機來彙報。彙報得好,今後的功勞自然就更大些,也才得到書記認可自己。

吳德慵對下屬的心態把握得很好,知道劉發旺急於彙報公司的工作,便將之間情感的聯絡就打止了。說“發旺廠長,今天我和老趙過來,是想聽聽你們的工作情況。之前,鋼業公司的成就卓然,得到全縣乃至全市的認可,市委領導也對我們的鋼業公司多次稱讚過。但從目前的形勢看,全國都處在經濟快速增長的興盛時期,我們隻有把握了時代的脈絡,才能因勢導利,成為時代的勝利者。發旺廠長,你們準備好了吧?我相信你們不會讓全縣人民失望。”

劉發旺聽書記問後,沒有立即說話,知道吳德慵是那種一定要言之有物的人,才會被他看重。將要彙報的內容再想一遍,同時也顯得自己在領導麵前能夠沉穩得住氣。劉發旺將內容理順了後,麵色就顯得有些激動,說“書記,鋼業公司發展到今天,已經四年了。這四年來,主要是得到書記時時的指導,更有廣大職工們的共同努力,取得了一些成績,也是的鋼業公司有了一些積累,對鋼業公司相應的產品,從生產到銷售,從銷售到市場,從市場再到用戶,我們都有了很深刻的理解,也摸索出一定的規律。加之鋼業公司成立後,書記兩次抓住時機英明決策,對鋼業公司進行擴張,給我們很多的經驗。如今國內的形式,正是鋼業公司進一步發展壯大重出地區的大好時機,我們做出了初步方案,請書記審閱。”

劉發旺說著將一份厚厚的計劃書遞到吳德慵麵前,吳德慵沒有去接,而是看著劉發旺,他不可能去看什麼計劃書,而是要聽他們將要怎麼去做,怎麼去將計劃書變為全廠上下的行動,變為全縣共同關注共同參與的一件頭等大事,縣裏所有一切工作,都將為鋼業公司擴張開綠燈的大事來抓。

劉發旺也知道會是這樣子,書記不可能去看這計劃書,專業的東西是公司裏領導層和技術人員的工作。但給書記有一個作用,就是說明了鋼業公司的領導以及做了工作,而且有據可證。

將計劃書放到吳德慵身前的茶幾上,劉發旺開始對整個準備工作進行彙報。有前兩次擴張的計劃書做藍本,這一次自然也沒有什麼特別的新事物。劉發旺彙報起來就很有些條理,說到各項準備工作,也是井井有條。讓吳德慵聽了後感覺到切實可行,之前的計劃書也就這樣,結果早就得到證實了。

彙報的時間很長,幾乎花去兩個小時,這是吳德慵極少有的事,一般他聽下麵的人彙報工作時,都極為控製時間的,寧可用這些時間來到網上瀏覽些新聞之類的事件。但這次卻聽得這樣仔細,趙曉勤也靜心聽著,兩人都知道鋼業公司要進行擴張,對鋼業公司本身就是一件生死存亡的大事,對縣裏說來也極為重要。

“往省外打開市場?誰提出來的?有沒有具體的策劃?”吳德慵聽到產品市場規劃時,插話說。

“銷售科的幹部提出的建議,可行性比較大,眼界也開闊,隻是成本高一些。”劉發旺回應到。

“發旺廠長,我在這裏提個建議。對於我們在工作中貢獻大的,或者提出了具有建設性建議收到效果的,無論是職工還是幹部,甚至是客戶或和我們廠不相幹的人,都給予一定的獎勵。這樣才能廣開言路,拓展我們的思路和眼界。”吳德慵輕描淡寫但又帶著嚴肅地說,想體現他對鋼業公司的具體工作不幹預。

劉發旺當即表態,一定會將書記的指示和精神落實貫徹下來,在實際工作中發揮出效果。但對銷售科那邊的工作卻不會再去多加表彰,銷售科已經給齊思偉經營得鐵板一塊,是楊衝鋒在鋼業公司時就遺留下來的,這段時間,已經將兩年來,劉發旺刻意想滲透進銷售科的安排,完全排擠出來。這些是不會對吳德慵去說,但也知道書記對公司的支持和立場。

隨後,吳德慵就談論鋼業公司擴張的工作日程,涉及到的縣裏各部門,也都會在五天之內集中處理。鋼業公司背後還有大片的生產用地,要擴建廠房不會有多大的困難,生產線路也是熟門熟路,到時就可派人前去采購。

難度最大的,就是市場的開拓,和工人的招聘並培訓出來。這兩項工作,也將進入縣常委會討論後,將工作進入快車道,一切有可能對鋼業公司擴張形成阻力的,都要先考慮到這些因素,並作出相應的應對措施。

劉發旺等廠領導,將吳德慵的話記下來,之後就要將他的意思落實到具體的工作中去。送走書記後,劉發旺當即將鋼業公司的主要管理層召集起來開會。統一思想,將工作的中心都轉移到公司擴張的工作上。

齊思偉早就知道鋼業公司要進行擴張,但廠裏卻在楊衝鋒去京城的這個關口將工作布置開來,是不是故意繞開他?猶豫著沒有覺得要不要給他打電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