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初來乍到(1 / 2)

夜色將晚,月上柳梢。

路璟剛回來便瞧見路璵焦急的在院子裏候著,心道定是出事了。果然,路璵一臉擔憂的說道:“今天本家又來人了,那婆子走後,娘便一直坐在堂屋,也不言語。”說完,又將三桂家的說的話一一知與路璟。

路璟皺著眉頭走進堂屋,瞧見季氏坐在堂屋的主位上,路璟心中惱極了本家:“母親,妹妹方才已將事情知與了我,依著我看,我和妹妹想的一樣。兒子也不想那老太太平白造謠,反倒汙了母親的聲名。”季氏怔怔的說道:“本家那吃人不吐骨頭的地方,當初你三弟……你也是知道的,娘倒是不怕,唯恐苦了你和璵兒。”

路璵忙走上前握住季氏的手,柔聲安慰道:“娘莫擔心,正是因為在他們的眼皮子底下,他們反倒要顧及些許,倘若真出了什麼事,他們必然逃不了幹係。”

三日後,門外傳來一陣喧嘩,緊接著便是輕輕地叩門聲。路璟皺了皺眉頭,放下手中的《南華經》前往開門,瞧見三桂家的領著幾名家丁與仆婦站在門外,見路璟出來,三桂家的上前問安道:“璟大爺,奴婢是奉了老夫人的命,前來接四夫人、璟大爺和璵姑娘的。”

路璟心生厭惡,皺著眉冷聲答道:“你且等著,家慈同家妹正在收拾。”三桂家的忙諂媚的笑道:“自然,自然。”

路璟負手走到季氏的東廂房前:“母親,本家仆婦已到。”季氏答道:“讓她們進來把行李搬上車。”三桂家的在院子裏聽到季氏的話,忙指揮著一幹仆婦進門拾掇。

於是,季氏、路璵和路璟分別坐上兩輛馬車前往路府。

剛到路府,路璟被一個守在二門的小子帶去了蘊書閣,而路璵和季氏則被嬤嬤引著前往路老夫人的睦元堂,到了路老夫人的廂房,她暗暗的打量了一下這間屋子。剛進屋子,最顯眼的便是一張大屏風,上麵繡著百子千孫賀歲圖。臨窗大炕上鋪著綰色繡褥,正麵設著檀色靠背,上繡正午牡丹圖案,寓意老夫人福壽雙全。右邊廂設一孔雀藍釉暗刻麒麟紋三足香爐,嫋嫋熏香升騰撩人,左邊廂紫檀木雕花多寶閣,上設瓷瓶玉器等器物。臨窗大炕下手設四件紫檀木鼓式坐墩,坐墩上鋪著胭脂色軟毯。

嬤嬤笑眯眯的對路璵和季氏道:“四夫人和璵姑娘稍且坐會兒,老夫人不過多時便出來。”路璵忙道:“嬤嬤客氣了。”說完,便在檀木倚上坐了下來,緊接著,一個唇紅齒白的丫鬟便奉茶上來。

須臾,內室傳來腳步聲,隻聽得路老夫人笑道:“可讓老四媳婦和璵丫頭久等了。”眾丫鬟忙扶著路老夫人上了大炕,其中一個疑似大丫鬟的女子忙從一旁久候著的小丫鬟的手中接過茶盞,遞到路老夫人手中,道:“老夫人還是喝點翠碧寒罷。”

路璵和季氏見路老夫人出來,忙起身問安道:“路璵(媳婦兒季氏)見過老夫人,老夫人鴻福。”

路老夫人哈哈大笑,道:“果真是個玲瓏剔透的丫頭。來來來,你且到我身邊來,容我瞧瞧。”路璵見此,隻得依言來到路老夫人身邊,路老夫人摸了摸路璵的臉頰,感傷道:“可憐你父親去得早,隻留下你孤兒寡母。”

路璵淺笑道:“依著佛法的緣由,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因此,璵兒拙見,父親或離開,或從未離開。再者,長兄如父,璵兒並不覺得可歎可悲。”路老夫人愣了愣,許是不曾料到路璵會這樣回答,終是歎了口氣道:“小小年紀,你倒是個看開的。”說完,又頓了頓,道:“你還曉得佛法?”

路璵微彎唇角,勾出一抹溫和的淺弧,笑道:“不能說曉得罷,隻是略知一二。”路老夫人頗有興致地問道:“那你且說說佛陀是何?”

路璵輕輕一福身子,笑道:“璵兒拙見。佛陀,含有自己覺悟、覺悟他人、覺悟一切而無所不知無時不覺的意思,所以,又被稱為一切智人或正偏知覺①。”

路老夫人笑道:“甚好,甚好啊。”頓了頓又笑著對季氏道:“你也是會教閨女的,瞧璵丫頭,當真教人心生歡喜。”季氏忙垂眸笑道:“老夫人謬讚,璵兒自小便野慣了,若有地方衝撞了老夫人,還望老夫人瞧著璵兒還小,莫跟她計較。”

路老夫人淡淡一笑:“璵丫頭心思通透,嘴甜機敏,我疼她還來不及呢。”

眾人在屋裏調笑著,當真一副和樂融融的氛圍。

此時,睦元堂外傳來一陣腳步聲,小丫鬟忙打起簾子,外室先後走進兩名婦人,前呼後擁,好不氣派!

前頭的那名婦人發梳傾髻,頭戴穿米珠雙喜字流蘇金步搖,,發簪乃金鑲玉翠挑簪,一襲棗紅雲意細錦衣襯得她溫婉賢淑,玉麵淡拂,儀靜體閑。走在後頭的那婦人青絲梳成雙刀髻,低垂鬢發斜插鑲嵌珍珠碧玉步搖,眉目傳情,眸含秋水,巧笑嫣然,婀娜多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