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登基次年。
百業初興,欲興西部,他慕西域人才。
十二月。皇城平穩。還有一月正恰逢李世民自己生日即到,文武百官商議著獻上禮物以此感謝皇恩浩蕩。
於是大廳前後內外,不約而同的傳起美言之約,似乎人們不約而同達成一致,討好陛下新主子,成為新一代某些老臣子的不謀而合。
禮物之,其實並不是陛下本意。他還是頗為節儉。
實則李世民並不想為自己慶祝生日,他甚至這日當思念父母辛勞。聽得在場之人動容眼淚連連。
隻是偶有幾位文官大臣們不想怠慢,於是李世民勉強應允了。也沒有太當回事情。
隻是偶有幾個征戰過來的將軍,對文官張羅巧辦的此事頗為不滿。甚至厭煩起文官們的喋喋不休。
他們有的道:“這都啥事兒嗎?陛下過個生日,我們還要到處尋找禮物,還陛下隻喜歡奇特寶物!這是陛下意思嗎?這些文官們真是啥都想象的出來。我們一個個從邊關回來的,大風大土的,總不能挖坑尋找地底下的東西吧?”
又有武官有人打趣:“挖坑?你能挖出點啥?人參還是土地老兒?得了吧,咱們啊,還是回家找點寶貝。陛下對我們恩重如山,忠順麼,也是應該的。”
不遠處,李世民喜愛的一員綽號李良將的李大人,索性將自家古玩預備齊全,準備入朝時候交給長事太監,直接辦完了事,免得大費周章。
他乃是西部人士,之前家裏貧困潦倒,其大哥給與其有幾個古玩無人識貨賣不出去,家裏無錢無他物,先是投奔跟隨程咬金等人出生入死的兵將,獎賞了一點莊稼種子和樹苗。後因一場幹旱,家裏又是顆粒無收,不得已從隊伍悄悄回來,上山種樹,種植果蔬。還被程咬金狠狠訓斥一番他不務正業。程咬金一個沒啥太多文化的大漢子可以憋出來這麼一個話語,可見李大人當年他做的確讓人無法理解。
後來李世民的大旗揮舞而起,他家裏家境好轉,他瞅準機會投奔了李世民的隊伍,如今可以混得一個官員,偶爾還可以入朝禮,見到當年那個隨時在戰場的讓愛戴的李世民,自是非常歡喜。
但是他太直接的個性,甚至無法與當地文官相處。無人替他美言,因此也一直未能得到升遷機會。但是他似乎並不在意。這些古玩,隻有他大哥李之,才識的貨,他估計見多識廣的陛下也會認得。
其他文官人等,有人準備了彩石,有人預備了寶馬。有人甚至準備將自家姑娘,從後宮的管理和太監那裏通融,送入李世民懷抱。再次年的選秀,皇帝似乎並不在意,如今朝野剛建立不久,後宮人才奇缺,正是機會。
但是李世民他登基不久,不太顧及後宮。畢竟江山,才剛剛穩固。
他不想慶生日過的太過奢華,以此引起百姓不滿。所以姑娘們還在後宮院內時候,就直接被拒了。
後宮太監幾個在皇帝偏殿等候旨意多時,無人問津,很是尷尬。
負責此事的周大人被傳話進去。蹣跚而出來,麵容尷尬。隨後繞道走到候著後宮附近院內的姑娘們附近,把管事太直接拉之過來。耳語幾句,太監也尷尬起來。
太監:“陛下前兩不是答應的好好的,可以見見她們,怎麼變化了?”太監忙問。
周大人:“陛下方才下了口諭過來,自己偶感微恙,不宜親近女子。眾位姑娘們可以暫且居住後院偏殿,先學習女課。借此了解一下規矩。”周大人故意放大聲音,有幾個姑娘聽見,側目過來。
太監忙問:“大人此話當真?”
周大人:“千真萬確。是陛下親口的。我傳話給你過來,一會就回去了。”
太監:“那我這就傳旨去了?”
周大人:“去吧。”
周大人摸著額頭,這微微的汗水,可別露了餡。他可是收了幾個姑娘家悄悄送來的東西。
其實無非是一點金釵,手鐲,雖是他不想要,可是人家直接放置到他家窗口去了。留下字條無非是感謝大人,請周大人多多照顧,不想在宮裏受罪,僅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