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角鬥士》首映(一)(1 / 2)

《角鬥士》是一部爭議性相對很小的作品,因為不論是雷德利·斯科特還是羅素·克勞,甚至題材的選擇,都極端保險,看看這種配置:大導演、處於巔峰期的一流演員,史詩英雄,從評獎的角度去看,這已經是一部討巧到相當程度的作品了。

不過這完全不意味著今天參加首映禮的人會對它青眼相加,相反,影評人看待它的標準會更加苛刻,因為大家都心知肚明,你是朝著奧斯卡去的,究竟夠不夠水準,配不配得上普遍的看好,他必須得打起十二分的精神來判斷。事實上,很多人都有這樣的心態,越多人說好,他就越希望自己能夠發現其中不夠好的地方——這可以顯得他水準高超、眼光獨特而且別具一格。某種層麵上來說,也確實如此,這就是為什麼常常有真理掌握在少數人手裏的講法。

布倫特和海文是老交情——基本上任何一部在紐約舉辦首映的大製作電影,都會請來他們倆。《紐約客》和《紐約每日新聞》也都是聲譽卓著的媒體,沒誰會忽略他們。

“但願雷德利不要用力過猛。”布倫特看著媒體和其它同行還在就座,主創人員在最前排已經到齊了,“我看他想奧卡斯都想瘋了。”

海文已經五十好幾歲,在影評界可謂老字號,聽到布倫特略帶嘲諷的說法,卻有不太讚同的看法,“好萊塢的導演明星,在乎的不就是這些麼,錢和名氣,奧斯卡當然值得每一個好萊塢野心家的瘋狂。”

“是的,但過分地以奧斯卡為目的來製作電影,我認為還是過度了,獎項是表彰電影成就的,而不是限製導演和演員的。”

老派的海文和更加激進的布倫特各自保留意見,他們其實都沒有說錯,電影本身需要一定意義上的獨立思考,如果以獎項為中心製作電影勢必會減弱甚至失去這份思考。

但電影和獎項之間強弱之分就是這麼明顯,奧斯卡更強勢,那麼電影就會圍著它轉,不然奧斯卡可不會屈尊降貴來討好你。

布倫特和海文當然都明白這個道理,所以爭執也就是淺嚐輒止。

最終還是要看《角鬥士》這部電影的質量如何。

在他們坐下差不多二十分鍾之後,所有人才就位,放映廳的燈光熄滅,大屏幕開始亮起來。

夢工廠和環球的名字在片頭的最前麵,一定意義上也在提醒這些掌握著評論權的影評人和媒體,這可不是什麼獨立電影公司,史蒂文的夢工廠和巨無霸環球影業,剛剛可是給了不菲的酬金。

不過這是常態了,所有人都滿心平靜,暗地裏卻在想著怎麼能對得起那份酬金,但同樣要吸引到觀眾的注意力,一大篇辭藻華麗的誇獎,可是不能促進銷量的。

從這個角度來說,丹尼爾有點無妄之災。在座的這麼多影評人裏,除了處於行業頂尖的那一小撥,剩下的人裏麵有很多都打算以丹尼爾為突破口。

這一點也無可厚非,如果你打算用演員來評論電影,那麼很難說你用一個沒什麼戲份的配角會有說服力,比如哪一家媒體用飾演馬庫斯老皇帝的理查德來抨擊電影——隻因為他是個有怪癖的老頭,這無論如何都會讓人恥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