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那預言覆蓋的魔力》(2 / 2)

總體而言,我個人覺得這是一部極富玄妙色彩的懸疑小說。因為就《灰之預言》本身來講便如同是一個潛伏在無形世界裏的“神”——遊戲的主導者。它雖然如故事中所說的那樣沒有聽覺,但依然會透過擁有者思維和視覺的判斷上作出某種反映。於是,那些《灰之預言》的擁有者似乎也就具備了某種“神”性。所以,這個時候作者便巧妙地安排了一位與之相對的另一方——遊戲的挑戰者,然後彼此都通過自身的覺悟和精神的救贖與《灰之預言》的擁有者——神的代言人,進行著智慧上完美的較量和角逐。也就是說,整個作品不僅隻是體現出雙方之間相互解救的關係,再更高一層上的理解則是擁有者和承擔者多方麵自我意識的共同覺醒。我以為作者渴望表達的意圖也正是這種,用以牽引出“神”的概念來襯托世間人性關於愛所應該釋放出的本質的一麵。

至於談及我閱讀時的狀態,我可以很真實地告訴你,有時目光可能正在閱讀下一段的文字,可是大腦的運轉卻依舊停頓在了上一段文字的某些細節裏,咀嚼回味。如果你也和我一樣,那麼你需要的就是細細地品讀,反複斟酌。帶著自己的疑問和思考去揭開那些籠罩著迷霧般的情節。除此之外,我想說《灰之預言》是成為命運這一載體最好的隱喻以及對於貫穿整個故事循序漸進過程中的一枚極為強烈的暗示。通過這層意象,你會切身感覺到“每個預言被驗證後思緒是矛盾的,一麵會感歎事情終於過去了,一麵又擔心又有什麼新的事情發生。”也會同作者一樣在陷入迷惘時傾吐出“靈魂在別處沉沉昏睡,像是被一個看不到臉的人將其塞進背包正要帶往遠方。”這般詩意的形容。甚至你還可能強烈地體會到那種“我頓時感覺時間前後顛倒、縱橫交錯、分崩離析,又被重新拚接起來,分不清自己是在哪裏,分不清是在現實中還是在夢中,分不清是在別人的夢中還是在自己的夢中。”的幻覺。

最後,猶記得李遙策寫過一篇名為《愛情小說》的文章。在這篇文章尚未發表之前,我便已經在他的博客上看到了他未經任何刪減的全文。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在那篇小說行將結尾的時候。他這樣寫道,也許吧,也許我們的故事帶著作者的影子。但我更希望我們的作者是李遙策。我當時以為,這是一個足夠讓人又愛又恨的說法。但我卻始終相信,李遙策的確是擁有這樣的實力,不負我們對於他作品永恒不變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