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5章:決戰開始
“朕當時已命人押解太子回平城受審,若然中途便等不及,毒殺自己的親兒子。”
拓跋燾終於一吐這兩年的冤屈,繼續道:
“令天下人指責,令兒孫們心寒,令濬兒對皇爺爺反目成仇。
莫說連天下人不恥,就連朕,也是百口莫辯!”
此時,拓跋濬才感受到當年別人以訛傳訛,說皇爺爺毒殺自己的親生兒子,皇爺爺心中那份委屈和無奈。
拓跋濬咬牙道:“此人居心之毒,實在是令人發指!”
顧傾城也分析道:
“此人處心積慮,陷害太子貪墨巨款,再毒殺太子嫁禍陛下,令皇長孫對陛下心存猜忌。
既能鏟除太子,又令陛下聖德有虧,世人不恥,皇孫與陛下反目,自然不受陛下倚重。
可謂一箭三雕。
這受益之人,看起來,確實是太子的兄弟。”
“拓跋皇族上輩之中,骨肉相殘,已令朕痛心疾首。
朕曾發誓,不讓自己的子孫再發生類似之事。
虎毒不食子,朕怎麼可能還會殺害自己的親生太子!”
拓跋燾深惡痛絕道。
顧傾城聽罷皇帝此言,心裏不由得往下一沉。
上輩之中,骨肉相殘?
莫非,那鬼王,真的與那人有關?
拓跋濬想到自己之前也是懷疑皇爺爺,但見皇爺爺此刻說起骨肉相殘,是如此的切齒痛恨。
他不禁為當初對皇爺爺的懷疑汗顏。
“二皇叔已經被軟禁,與外間幾乎沒有聯係,應該不能出來殺人放火滅口。剩下最有可能受益之人,便是八皇叔了。”
拓跋濬依然激動道。
半晌,看著皇爺爺,還是堅定自己的懷疑:
“濬兒始終覺得,拓跋餘就是冤枉父王,毒殺父王的幕後之鬼!”
“懷疑歸懷疑,沒有真憑實據,不可冤枉一個人,也不能令天下人信服!”拓跋燾重重的歎氣搖頭。
顧傾城也覺得陛下言之有理。
於是道:“陛下言之有理,所有的猜疑,隻能是猜疑。不能用猜疑,便入人如此大罪。”
就像她自己,即便對那人有猜疑,畢竟猜疑一個死人,也是大不敬。
稍頓,她又頗為篤定道:“而那日我見的鬼王,不管是身形還是他對我的態度,都不像是拓跋餘。”
“濬兒,太子是你父王,你深陷其中,過於激憤,皇爺爺明白你的心情。”拓跋燾道:“傾城是局外人,就比你冷靜多了!”
“好,拓跋餘是人是鬼,今日與九幽地府決一死戰,便能知曉。”拓跋濬道。
他一定找到證據,證明拓跋餘就是那幕後鬼王,是他冤枉了父王,毒害父王,加害他與皇爺爺!
顧傾城又拿過信箋,看著那鬼麵具,沉吟道:
“這鬼王若為了皇權利益,謀害太子,與殷孝祖勾結,協助殺手追殺拓跋濬,他坐享漁翁之利,倒也說得過去。
但他還毒殺自己的父皇,就有些說不過去了。他就如此等不及,要坐上皇座嗎?
再者他出賣大魏的作戰計劃,令大魏傷亡慘重,險些無功而返。
若說南安王就是這鬼王,又不大合乎情理。
難道他為了皇權,竟然不顧父子人倫,弑父戮君,還將祖宗得來不易的基業,都拱手讓人嗎?”
倏然間,拓跋燾閃過一個念頭,那個人墜下鬼見愁淒厲怒吼的畫麵:
“有朝一日鬼王出,定教天下滿江紅!”
鬼麵具?鬼王?會不會是同一個人?
但那人二十年前已被自己斬殺於萬丈深淵,屍骨無存,怎麼可能再出來為禍人間。
這念頭隻是一閃而過,他就不願再想起那人了。
“此人狼子野心,不但要我拓跋族骨肉相殘,使陰毒手段毒害我們,還企圖顛覆我大魏。
朕查出是誰,定將他碎屍萬段,淩遲處死!”
拓跋燾怒不可遏的捶著龍案。
顧傾城看看拓跋濬,分析道:
“當初我給你父王驗毒,便知下毒之人,是製毒高手,沒想到他心思竟然如此縝密。
這鬼王本想冤枉太子貪墨,再毒殺太子嫁禍陛下,令皇孫與陛下反目成仇,令天下人對陛下不恥。”
顧傾城繼續進一步分析:
“隻是他沒料到高陽王對陛下雖有猜疑,卻並沒有仇恨,更沒造反之心。
這一點,他失算了,才一而再的要誅殺高陽王,不僅要把陛下最出色的子孫都滅了,還要毒殺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