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曰:
妙藥難醫冤業病,橫財不富命窮人。
虧心折盡平生福,行短天教一世貧。
生事事生君莫怨,害人人害汝休嗔。
得便宜處休歡喜,遠在兒孫近在身。
話說那黃信上馬,手中橫著這口喪門劍。劉知寨也騎著馬,身上披掛些戎衣,手中拿一把叉。那一百四五十軍漢寨兵,各執著纓槍棍棒,腰下都帶短刀利劍。兩下鼓,一聲鑼,解宋江和花榮望青州來。
眾人都離了清風寨,行不過三四十裏路頭,前麵見一座大林子。正來到那山嘴邊,前頭寨兵指道:“林子裏有人窺望。”都立住了腳。黃信在馬上問道:“為甚不行?”軍漢答道:“前麵林子裏有人窺看。”黃信喝道:“休睬他,隻顧走!”
看看漸近林子前,隻聽得當當的二三十麵大鑼一齊響起來,那寨兵人等都慌了手腳,隻待要走。黃信喝道:“且住!都與我擺開!”叫道:“劉知寨,你壓著囚車。”劉高在馬上答應不得,隻口裏念道:“救苦救難天尊!”便許下十萬卷經、三百座寺,救一救!”
驚得臉如成精的東瓜,青一回,黃一回。
這黃信是個武官,終有些膽量,便拍馬向前看時,隻見林子西邊,齊齊的趕過三五百個小嘍囉來,一個個身長力壯,都是麵惡眼凶,頭裹紅巾,身穿衲襖,腰懸利劍,手執長槍,早把一行人圍住。林子中跳出三個好漢來,一個穿青,一個穿綠,一個穿紅,都戴著一頂銷金萬字頭巾,各跨一口腰刀,又使一把樸刀,擋住去路——中間是錦毛虎燕順,上首是矮腳虎王英,下首是白麵郎君鄭天壽。三個好漢大喝道:“來往的到此當住腳!留下三千兩買路黃金,任從過去。”黃信在馬上大喝道:“你那廝們不得無禮!鎮三山在此!”三個好漢睜著眼大喝道:“你便是鎮萬山也要三千兩買路黃金!沒時,不放你過去。”黃信說道:“我是上司取公事的都監,有甚麼買路錢與你?”那三個好漢笑道:“莫說你是上司一個都監,便是趙官家駕過,也要三千貫買路錢!若是沒有,且把公事人公事人:這裏指犯人。當當(dàng):抵押。在這裏,待你取錢來贖。”
黃信大怒,罵道:“強賊怎敢如此無禮!”喝叫左右擂鼓鳴鑼,黃信拍馬舞劍真奔燕順。三個好漢一齊挺起樸刀,來戰黃信。黃信見三個好漢都來拚他,奮力在馬上鬥了十合,怎地當得他三個住?亦且劉高是個文官,又向前不得,見了這般勢頭,隻待要走。黃信怕吃他三個拿了,壞了名聲,隻得一騎馬撲剌剌跑回舊路。三個頭領挺著樸刀趕將來。黃信那裏顧得眾人?獨自飛馬奔回清風鎮去了。
眾軍見黃信回馬時,已自發聲喊,撇了囚車,都四散走了。隻剩得劉高,見勢頭不好,慌忙勒轉馬頭,連打三鞭。那馬正待跑時,被那小嘍囉拽起絆馬索,早把劉高的馬掀翻,倒撞下來。眾小嘍囉一發向前,拿了劉高,搶了囚車,打開車輛。花榮已把自己的囚車掀開了,便跳出來,將這縛索都掙斷了。卻打碎那個囚車,救出宋江來。自有那幾個小嘍囉已自反剪了劉高,又向前去搶得他騎的馬,亦有三匹駕車的馬。卻剝了劉高的衣服,與宋江穿了,把馬先送上山去。這三個好漢一同花榮並小嘍囉,把劉高赤條條的綁了,押回山寨來。
原來這三位好漢,為因不知宋江消息,差幾個能幹的小嘍囉下山,直來清風鎮上探聽,聞人說道:“都監黃信擲盞為號,拿了花知寨並宋江,陷車囚了,解投青州來。”因此報與三個好漢得知,帶了人馬,大寬轉兜出大路來,預先截住去路,小路裏亦差人伺候。因此救了兩個,拿得劉高,都回山寨裏來。
當晚上得山時,已是二更時分,都到聚義廳上相會。請宋江、花榮當中坐定,三個好漢對席相陪,一麵且備酒食管待。燕順吩咐:“叫孩兒們各自都去吃酒。”花榮在廳上稱謝三個好漢,說道:“花榮與哥哥皆得三位壯士救了性命,報了冤仇,此恩難報。隻是花榮還有妻小妹子在清風寨中,必然被黃信擒捉,卻是怎生救得?”燕順道:“知寨放心,料應黃信不敢便拿恭人,若拿時也須從這條路裏經過。我明日弟兄三個下山去取恭人和令妹還知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