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李逵背娘到嶺下,天色已晚了。娘雙眼不明,不知早晚,李逵卻自認得這條嶺,喚做沂嶺,“過那邊去,方才有人家。”娘兒兩個趁著星明月朗,一步步捱上嶺來。娘在背上說道:“我兒,那裏討口水來我吃也好。”李逵道:“老娘,且待過嶺去,借了人家安歇了,做些飯吃。”娘道:“我日中吃了些幹飯,口渴得當不得。”李逵道:“我喉嚨裏也煙發火出。你且等我背你到嶺上,尋水與你吃。”娘道:“我兒,端的渴殺我也,救我一救!”李逵道:“我也困倦的要不得!”
李逵看看捱得到嶺上,鬆樹邊一塊大青石上,把娘放下,插了樸刀在側邊,吩咐娘道:“奈心坐一坐,我去尋水來你吃。”李逵聽得溪澗裏水響,聞聲尋將去,扒過了兩三處山腳,到得那澗邊,看時一溪好水。怎見得?有詩為證:
穿崖透壑不辭勞,遠望方知出處高。
溪澗豈能留得住?終歸大海作波濤。
李逵扒到溪邊,捧起水來自吃了幾口,尋思道:“怎地能夠得這水去把與娘吃?”立起身來,東觀西望,遠遠地山頂上見個庵兒。李逵道:“好了!”攀藤攬葛,上到庵前。推開門看時,卻是個泗州大聖祠堂,麵前有個石香爐。李逵用手去掇,原來卻是和座子鑿成的。
李逵拔了一回,那裏拔得動?一時性起來,連那座子掇出前麵石階上一磕,把那香爐磕將下來。拿了再到溪邊,將這香爐水裏浸了,拔起亂草,洗得幹淨,挽了半香爐水,雙手擎來,再尋舊路,夾七夾八走上嶺來。
到得鬆樹裏邊,石頭上不見了娘,隻見樸刀插在那裏。
李逵叫娘吃水,杳無蹤跡。叫了幾聲不應,李逵心慌,丟了香爐,定住眼四下裏看時,並不見娘。走不到三十餘步,隻見草地上一段血跡。李逵見了,心裏越疑惑。趁著那血跡尋將去,尋到一處大洞口,隻見兩個小虎兒在那裏舐一條人腿。李逵心裏忖道:“我從梁山泊歸來,特為老娘來取他。千辛萬苦背到這裏,卻把來與你吃了!那鳥大蟲拖著這條人腿,不是我娘的是誰的?”心頭火起,赤黃須豎立起來,將手中樸刀挺起,來搠那兩個小虎。這小大蟲被搠得慌,也張牙舞爪鑽向前來,被李逵手起先搠死了一個。那一個望洞裏便鑽了入去,李逵趕到洞裏,也搠死了,卻鑽入那大蟲洞內。李逵卻便伏在裏麵張外麵時,隻見那母大蟲張牙舞爪望窩裏來。李逵道:“正是你這業畜吃了我娘!”放下樸刀,胯邊掣出腰刀。那母大蟲到洞口,先把尾去窩裏一剪,便把後半截身軀坐將入去。李逵在窩內看得仔細,把刀朝母大蟲尾底下,盡平生氣力,舍命一戳,正中那母大蟲糞門。李逵使得力重,和那刀靶也直送入肚裏去了。那母大蟲吼了一聲,就洞口帶著刀,跳過澗邊去了。李逵卻拿了樸刀,就洞裏趕將出來。那老虎負疼,直搶下山石岩下去了。
李逵恰待要趕,隻見就樹邊卷起一陣狂風,吹得敗葉樹木如雨一般打將下來。自古道:‘雲生從龍,風生從虎。’那一陣風起處,星月光輝之下,大吼了一聲,忽地跳出一隻吊睛白額虎來。李逵看那大蟲,但見:一聲吼叫轟霹靂,兩眼圓睜閃電光。搖頭擺尾欺存孝,舞爪張牙啖狄梁。
那大蟲望李逵勢猛一撲。那李逵不慌不忙,趁著那大蟲的勢力,手起一刀,正中那大蟲頷下。那大蟲不曾再展再撲,一者護那疼痛,二者傷著他那氣管。那大蟲退不夠五七步,隻聽得響一聲,如倒半壁山,登時間死在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