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長春與光明(1 / 2)

城上守將認得劉季友,火速開門,親自下城相迎,不多一時,國中丞相公泉璋也帶來一幹大臣出來相迎。

劉季友略略拱手,笑道:“路上耽誤了些功夫,晚來數日,公相久等,還望寬諒。”

公泉璋還禮,笑道:“將軍所來不遲,正巧也。前些時日,附近有暴民生事,才剛剛平息。不然就驚擾了公主的車駕了。說來也是巧,將軍剛剛回國,亂民就潰不成軍,被逐一擊破,可見將軍的威名之重。”

劉季友顯然很受用,麵不改色,謙虛道:“不過仰仗陛下,假些餘威罷了。要論威名,在此地,能出公相其右者寥寥,季友也不敢在公相麵前賣弄些見不得人的小計倆啊。”

邊說,邊指引公泉璋等來到素修的車駕前,道:“公主在此,連日勞頓,很是疲乏,公相先安排公主等人住下,待季友麵見相王之後,再與公相說些家常。”

公泉璋等人先向素修行了拜禮,後向劉季友歎道:“我王素來身子骨弱些,時好時壞,因著前日子的亂民生事,又病下了,一段時間沒有會見朝臣了,連老臣也沒有多見王上的機會,每次我王說寥寥數語就不堪支撐,必須臥床休息。現在時辰已晚,將軍先移步老臣府邸,休息休息,待明日我與將軍同去拜見我王。”

劉季友應道:“季友糊塗了,不知在想些什麼,如此深夜,還提出這般荒誕的請求。許是我在太子殿下跟前久了,受了殿下的熏陶,養成了深夜也依然精神的習慣。公相是知道的,殿下協助陛下,日理萬機,夜晚是從來睡不好覺的,身為臣子,季友奉陪已久,每至深夜,還看如白天一樣。公相海涵。”

公泉璋笑道:“太子殿下為君分憂,旰食宵衣,天下人都有耳聞,老臣欽佩,我王上常與臣說‘兄長勤勉仁德,天下之福。可恨本王久病纏身,不能於兄長尊前效犬馬之勞’。”

“相王久居西北苦寒之地,驅敵於國土之外,勞苦功高,多年來皞地無事,便是給殿下最好的效勞了,無一人能比的上相王的功勞啊。”劉季友話裏有話,臉色沉沉,徐徐說道。

“這是我王應盡的本分,說不上功勞。將軍這邊請,我家大王病體纏綿,不能見將軍,王妃多次囑咐老臣,將軍一到,先到老臣府中休整,明日一早就派人接將軍入宮,說是有話兒要帶與太子妃。”

“一切聽從安排。”

素修等就在公泉璋和劉季友的各種套話聲中進了九真城,素修閉目,鬆了一口氣,一路總算平安度過。

從行駛到公泉璋等給準備的休息地的路程來算,九真城規模不小,城中房舍以高大寬闊為主,窗口小,側牆高,密密麻麻排列得當,顯得不擁擠很有條理。

到達所在地,公泉璋先讓侍從將劉季友帶往自己的府邸,自己留在此地進行了一些安排。

公泉璋轉身拱立在車馬前,道:“公主,已到行宮,請下來休息,臣已安排好侍候的男女隨從,公主有任何事情都可告知臣,臣立馬來辦。”

素修回答知曉,口稱感謝,公泉璋退到一邊,繁春、靈犀等先行下馬車,扶素修下來。武思遠、崔景嶽等搬著一些馬上能用到的起居用品,在行宮隨從的引導下,運到宮殿內。

公泉璋陪侍在一旁,邊走,邊介紹,道:“此處是長春宮,專為公主駕臨而建,剛修不足兩年,規模雖不大,但五髒俱全,望公主住的舒心。”一番話說得素修心裏很是高興,努力提起興致參觀長春宮。

“公主會在此地略作停留,約十天左右,京中來使領旨宣示之後,即可啟程隨使者前往京師。這十天之內,公主便在長春宮進行休整,養養精神,一路舟車勞頓,不比下田做活輕快。公主可試試此地的飲食,若吃不慣,臣找幾個楚地的師傅來給公主做些飯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