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冬至陽生春又來(上)(1 / 2)

時節轉移,一瞬即到冬至大節,即使是艱苦樸素如王皇後,也好生地將宮內裝扮了一番,期間法令依然不減,但刑罰略有減輕,也算是皇後對宮人的大恩大德了。

燕國與楚國的規矩一樣,冬至乃是歲首,上至皇帝改年號,軍隊歇業,邊關閉塞,下至百姓歇息祭祖,商賈停業等等,都是要在這一天進行,每到冬至,行完大典後,群官百姓都要出門拜冬,互相拜訪,饋贈美食。

李曜在含元殿接受了文武百官的拜冬與賀表,宣布了新一年的開始,將原先使用的“鳳凰”年號改為“天業”,鳳凰十年便成了天業元年。

改元後,李曜又分封宗室子弟,封賞文武百官。

其長子李倬獲封為永王,次子李優、四子李修早死,皆諡為明王,後來朝野就以大小明王來進行區別;六子李倓獲封為平王,七子李儉為寧王,八子李偕早死,諡為忠王,九子李信為安王,十子李佐為晉王,十一子李俛為齊王,十二子李仰為江陵王。

又加封了中書令柳述儀同三司,其子中書舍人柳繹為通議大夫,兵部侍郎王振祜輔國大將軍,劉季友鎮軍大將軍,都督成淞壯武將軍,兵部尚書劉居雲加封光祿大夫,寧親侯張劼加封太子太師,其長子吏部尚書張可度加封為太子少師,次子鴻臚寺卿張可敬為正議大夫,滎陽侯許宗元加封太子少保,其子戶部尚書許塒加封為銀青光祿大夫,鄒城侯蕭公韌加封光祿大夫,其子大理寺卿蕭德讓加封太子少保等等。

隨後,李曜帶領著文武百官與宗室子弟們出城祭天,祈求上神保佑新的一年風調雨順,隨後招待了群臣一番,便使群臣退散,各自回家備辦飲食,安神養神,好生將息,洗去一年的疲憊,養足精神來年報國。

後宮中也很是熱鬧,素修跟著眾多妃嬪們一道,早早地去了昭陽殿,向皇後拜冬祝賀,心情甚好的皇後讓人擺上宴席,招待眾人。

王皇後的節儉是出了名的,平日連幾錢脂粉錢也不肯多給眾妃嬪,說著什麼“一人多幾錢,幾人多更多,不如一並革了,省些開支。”

如此命令之下,霎時後宮無顏色,連最愛裝扮的成貴妃也隻能略施粉黛,不敢張揚奢侈。王皇後本人也是做到了說一不二,自個兒所定的規矩,遵守的最好,連親近的劉昭儀也被訓過幾次,隻因穿了一次略微華美的衣服,連劉昭儀都不曾受過一份優待,後宮中人更沒有誰敢犯皇後之威嚴。

曾經無比奢靡的大明宮,其風氣竟然在短短幾個月間就扭轉了過來,李貴妃主後宮時,宮內的溝渠經常飄蕩著宮人們扔掉的脂粉,花苑的草叢裏也能經常見到畫眉用的黛螺,宮人不知珍惜為何意。

尚食局與尚服局每月造成的多餘開支居高不下,由此各局各司的奢侈攀比之風屢禁不止,蔚然成風,最後竟無人加以管束,使得他們愈發驕縱,恣意胡為,還在宮中拉幫結派,孤立並排擠整治看不順眼的人,對於種種後果都不以為然,儼然是權勢熏天,將後宮視為鄉野大院了。

王皇後一入主昭陽殿,命令迭下,執行速度之快猶如風馳電掣,短短一個月就完成了各項變動,原先各局勾搭的風氣也好轉不少,這都有賴於王皇後實行的“有發現不務正業者,不論品階,都可前往昭陽殿告發。”,一時之間,人人自危,無數的前車之鑒使得六局二十四司的宮人感情淡薄,不敢交談。

但事情有好便有壞,告密之風一開,昭陽殿更加忙碌,要一一細聽個人的告密,還要甄別,事情一多,疏漏也就多,還有不少被冤枉誣告了的,這種不在少數,然王皇後先進隻考慮震懾後宮,發現是被冤枉了的也很少為其伸張,不少人因此懷恨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