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欲為聖明除弊事(上)(1 / 2)

李曜隻在安處殿呆了一會,便心懷煩悶的離開了——本來從紫宸殿回來,想要到個僻靜的地方靜靜心,沒想到卻被孝德公主李景圍追堵截,說了許多話,又是流眼淚,又是跪地哀號的,李曜看在已故母後的麵子上,沒有對李景發怒,隻是讓她離開。

孝德公主李景雖然走了,但她說的事情還是像一塊巨石一樣壓在李曜的心頭——他讓身為宰相的艾洄與禦史中丞蕭規、大理寺卿蕭德讓一道審理萬載公主丈夫許君敬毆打尚書省度支侍中陳皎然、員外郎蘇明案。

這件案子一遞到李曜的案頭時,他簡直不敢相信堂堂許氏後人,當今皇帝胞妹的夫君會將兩位朝廷大臣攔住,二話不說就是一頓暴打,據說還引來不少百姓側目,有人看陳皎然、蘇明二人力不能支,遂上前幫忙,卻也被毆打,最後還驚動了宿衛京師的執金吾。

次日,尚書省度支郎中陳皎然抱著病體登朝,一封奏疏將萬載公主及其夫君許君敬狠狠參了一本。

李曜邊看奏疏,邊看陳皎然的病體,確實不好包庇胞妹,隻得好言安慰了一番,又下令將萬載公主與其丈夫關在宗正寺,令其麵壁思過,幾次三番告訴公主放下身段,親自登門道歉,以此平息,但公主並不領情,幾次三番拒絕,還言之鑿鑿,一副有理有據的樣子。

李曜無可奈何地將兩人繼續關押,不要任何人探視,為表體臣之心,還特令宰相艾洄牽頭,組織三司會審。

李曜並不想這件事情誇大化,讓三司會審也隻是做做樣子,目的是想要這個任性的妹妹吃點苦頭,也為他這個新皇帝的美名——王室宗族犯法與庶民同罪,也是為以後的變法鋪墊一下——不止祁然心思堅定,宰相艾洄也是痛斥過現行的政令,多次上書改變政令,艾洄做了許多年的刑獄官,最終刑獄之事,所以上書的重點主要是修改現行的《大燕律》,其他並無多少涉及。

又找到一個與祁然誌同道合的人,還是宰相,李曜因萬載公主案而灰暗的心情也逐漸變得明朗,也產生了些要盡快釋放公主的念頭。

因著李齕說有一人名元素,是公主府的家令,自公主被關押之後,一直在大明宮外跪拜求情,多日以來,膝蓋磨破,眼淚也快哭幹了,嘴裏鼻子裏都是血跡,他不忍心,便來奏明。

自萬載公主及其夫君許君敬被關押之後,李曜自然能想見公主府與許府兩處該是如何的焦急,但沒料到趕來求情的隻有這麼一個小小的家令——原本想盡快釋放公主的李曜就是因為這來求情的人不夠格,才將釋放之事拖延至今,沒成想堅持到現在的還是隻有一個公主府的家令。

這倒讓李曜有了些想見見這個人的想法——也想借著這個由頭,將胞妹及妹夫釋放,也才不會傷了兄妹之情。

從安處殿出來後,李曜徑直去了武英殿,在那裏,他準備見見這個忠心耿耿的家臣元素。

自登上皇帝位以來,李曜不敢懈怠,日夜勤勉,幾乎夜夜宿在武英殿,半夜三更睡不著覺便起來挑燈批奏折,幾個月下來,當值的宮女宦官們都消瘦了不少,李曜卻並沒有感受到勞累。

李曜到了武英殿,如往常一樣讓李齕將奏折與上表鋪在安吉上,按照輕重緩急遞給他看。李齕分好類後,便出去將跪了多日的元素領到大殿,等待李曜的答複。

李齕領著公主府家令進殿後,讓其立在殿外,自個兒先行進去,“陛下,萬載公主的家令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