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素見李曜笑容可掬,全身上下的血液沸騰不已,提及王、劉等人在楚地的暴行更是慷慨激昂。
“王、劉二侍郎領兵與楚人交戰多年,二位侍郎在戰場上的英勇無可厚非,但其對待已經投降或已經攻克下來的楚地百姓也很殘酷——兵家有雲,殺降不詳,將軍在攻克城池後,應約法三章,約束兵士,嚴明紀律,方為上策。
二位侍郎也許是想著殺伐果斷可以以儆效尤,在攻克每一座城池後,總是先縱容手下人燒殺搶掠,之後再約法三章。以致於故楚地三十二州,家家招魂,戶戶吊喪,哀聲遍野,此做法甚為不妥,民心已失,難以挽回,原本想脫離楚國昏庸朝廷的老百姓見到更為酷烈的治民方式,哪一個不會嚇破膽,不想要拚命逃回楚地呢?
三十二州自歸順以來,每年每月都會有大規模的叛亂,大規模的饑荒、水患等,三十二州的老百姓已經苦不堪言,然陛下並未正式下達其餘的命令,代替王、劉等人的長官們依然在逼著他們改束發易服裝,戀土懷舊,民之本情,不可強奪,可諸位長官卻置若罔聞,加之楚人大都不願改束發易服裝,便又起來反抗,好好的錦繡之鄉變成了人間煉獄,無可奈何的楚人隻得四處奔走,拚死抵禦。
近日來楚地發生的多起叛亂都打著‘國有大難,天地無春,慷慨赴死,驅逐蠻夷。’的旗幟,其中很多人逃回了楚國,加入了楚軍,這就是為何楚軍越打越多的道理——風聲鶴唳,草木皆兵啊,前方的長官們不以德待人,不加撫恤,隻把楚人當做兩腳羊,楚人當然會跑——這些當然不是陛下的意思,但老百姓不知道這不是陛下的意思,您與他們相隔甚遠,您挑中派去的人就是代表著您的意思,也代表著所有的燕人——他們一看這些人這般殘忍,就會自然而然地認為所有的燕人都是這樣,您也是這樣。
如此行徑,怎能苟同?陛下不下令明白禁止這些行為的話,隻怕剛剛得到的三十二州會得而複失啊,您也不會真正得到楚人的擁護啊。”
“剛才朕說你並沒有好好地當一個公主府的家令,又聽你所說的這些,確實印證了朕的看法——身為一個公主府的家臣,看到主上做了錯事,不去匡正,反而任由其一錯再錯,如今又跑到大明宮外跪著,讓全城的人都知道了你忠心為主,朕要把你怎麼樣的話,恐怕會招來全城人的非議——說朕殺了一個忠心耿耿的人,是個昏君——可你的這些做派,無法讓朕相信你是一個好家臣。”李曜換上了冷若冰山的臉色,偏了偏身子,眄視指使的神態讓元素覺得事情有些不妙。
“因為臣有更大的誌向,不想一直做一個小小的家臣,臣想做些為陛下分憂的大事。”元素強裝鎮定。
“所以你便乘公主與駙馬受難之際,做出一副為主求情的忠心模樣,實則要以此為契機,見到朕,再說一番你的高論——可你連做一個小小的家臣都不盡心盡責,任由主上犯錯,貽誤改正的時機,存心不良,就算你有大才,朕如何敢用你?不過你身為一個家臣,敢來見朕,又能說這一番話,你的勇氣與自信著實可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