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天下三分二分貧(上)(1 / 2)

李曜發給裴元清和祁然的奏折,也由尚書省派去的詔令官快馬加鞭送到了皞地,剛剛打完仗,還在清理戰場和安撫民心的裴元清和祁然看到了皇帝的回信,都倍感鼓舞,裴元清將皇帝李曜的憂思與體貼之心與眾將士說了,眾將士都很受感動,也更加期待班師回朝後會得到的獎賞——

新皇帝在書信中都如此體諒他們,可以想見會很大方,會給他們很多的賞賜,他們也可以由此發達,改變自身及家族的命運了,許多人聽著裴元清讀著皇帝李曜的書信,是邊聽邊哭的,血性十足的大男兒竟然當眾抽泣,是很失態的一件事,但此時包括裴將軍在內的很多人都不想再去嘲笑這些落下眼淚的男兒,畢竟他們付出了太多,燕國打仗曆來都是上陣父子兵,來時成雙,歸鄉則形隻影單。

付出了太多,為了山河安然,想到傷心處,哭一哭並不是不雅觀的事情——人有七情六欲,不能隻是女兒有眼淚可以流,七尺男兒,堂堂大漢也是可以有動情的表現的,更何況他們哭的不是閨中小女兒們哭的關於有情郎一事,而是死去的兄弟,未卜的前路,和慘烈的戰況。

裴元清也很是感慨,把將士們的真實的情緒反映全部寫在了信裏,還表達了全軍對於皇帝李曜行為的感動,和更加堅定報國謝君的意誌,請求皇帝李曜不要太過思念他們,要保重龍體。

為了更好地表達全軍將士的這種說不出的愛國之心,裴元清還組織了部分將士們寫了上奏的奏折,不會寫字的就在奏折的後麵畫個押,會寫字的就寫幾句,由他代為上奏,將全軍的心聲傳達給遠在平城的皇帝李曜。

十幾日後,這些帶著奏折的詔令官們回到了都城平城,將還在皞地受苦的將士們的奏折呈獻給皇帝李曜,不敢有絲毫的差池與怠慢。

收到這些信時,李曜正在武英殿看著關於這次成淞在揚州平叛的上報——他沒有想到這次揚州之亂的規模頗大,還有不少縣官在內的低級官吏參與,涉及人數之廣,層麵之多是曆來之最,好在有成淞力挽狂瀾,巧妙運用其內部矛盾,離間頭領石如海與其參謀齊思明的關係,在恰好的時機全力出擊,各個擊破,才在較短的時間裏平定了這次規模頗大的叛亂——涉及人數多大十萬餘人,波及州郡縣十餘處的揚州叛亂從伊始的轟轟烈烈,到現如今的慘淡收場,僅僅持續了七個月。

李曜皺著眉頭看了成淞所上的奏折,上麵寫的都不是李曜想看到的——這一次又死了很多老百姓,死了很多將士,甚至連很多的官吏都寧願做反賊,也不願意跟著朝廷,為朝廷做事,為他盡忠了,李曜很傷心,他不知道能做到和他一樣的皇帝還有幾個人——自從登基為皇帝,李曜沒有好好睡過覺,沒有好好欣賞美女,一心撲在工作上,不是在宣政殿召見群臣,就是政事堂裏和宰相們議事,再就是悶在武英殿裏批閱奏折,還派了很多飛雲台的使者下到民間查看民情,還給了他們很大的權力,遇到不法官吏可以先斬後奏。

李曜不明白,他都已經如此體諒民心,如此善待百姓了,為何百姓還要在他的統治下造反,為何百姓寧願冒著殺頭的重罪也不願意好好呆在家裏守著孩子過日子呢?野心勃勃,素有大誌的李曜因為這次聲勢浩大的揚州之亂也有些灰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