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修和靈犀聽得入了迷了,也都有了一模一樣的答案——這樣哀婉的詞是用楚語唱出來的,既纏綿又傷感——兩人相視一笑,都知道這是出自何人——在楚宮時,楚皇喜歡有才藝的宮人,特意在宮內派遣專人教導宦官與宮女,幾十年下來,楚宮內稍微靈活聰明點的宦官與宮女都有了一技之長——有的擅長武術,有的精於泥塑,有的醉心木匠活,無論是喜歡什麼,擅長什麼的都可以得到皇帝的獎賞——有才能的宦官和宮女都可以多拿到一些銀兩,也可以出入翰林院與畫院,有時候皇帝興致一來,還能和當朝的翰林們一比高下——
善舞的季然年年都會參與皇帝的生辰——千秋日的舞蹈,精通醫術的玉姿曾經在一次重要場合之中過五關斬六將,令很多醫者折服,玉姿由此獲得了拜禦醫宗竺為師的機會,世代都是棋待詔的若晨也不輸與父輩們,精湛的棋術和靈活多變的技巧讓皇帝很喜歡找她下棋——而楚國長安大安宮中擁有著最美好的歌喉的人非晏心莫屬了。
晏心人美歌甜,是大安宮中有名的“小百靈鳥”——如今素修和靈犀在東苑聽到楚國的詞曲,都自然而然的想到了會是晏心所唱——她們已經很久沒有見過麵了,但晏心的歌聲與喜歡唱的歌實在是她們最熟悉不過的了——
緊接著的一首詞,更是讓素修和靈犀坐實了這一看法——這群人唱的是昔日的秦王趙久止所作的詞——秦王趙久止的才華深深印在了素修的心裏,她記得他說過的每一句話,創作過的每一首詞——
“雨漬花零,紅散香凋池兩岸。
別情遙,春歌斷,掩銀屏。
孤帆早晚離三楚,閑理鈾箏愁幾許。
曲中情,弦上語,不堪聽!”
正是在楚國危難之際,離愁與寂寞就成了秦王趙久止永遠的傷痛,在寫給素修的詩詞中,秦王趙久止都會不經意的流露出對於事實與朝局的擔心——秦王憂國憂民的心讓素修一直敬佩,難以忘記——秦王在憂天下的同時,也將個人的飄零聯係到了一起,在詩詞中直抒胸臆,素修看了也是好一段時間緩不過來,但她從來沒有勸過秦王不要再寫些悲傷的,不關乎與她的詩詞——在素修看來,隻要秦王趙久止願意寫,她就願意看,不管秦王趙久止寫的是什麼,隻要是他寫的就行。
在漫長的等待之中,素修將秦王趙久止寄來的信看了一遍又一遍,裏麵的話用了不同的語氣在內心中演示了不下萬次——所以,素修對於秦王趙久止的詩詞是熟悉的不能再熟悉了。
“粉牆低,梅花照眼,依然舊風味。露痕輕綴。疑淨洗鉛華,無限佳麗。去年勝賞曾孤倚。冰盤同宴喜。更可惜,雪中高樹,香篝熏素被。
今年對花最匆匆,相逢似有恨,依依愁悴。吟望久,青苔上、旋看飛墜。相將見、脆丸薦酒,人正在、空江煙浪裏。但夢想、一枝瀟灑,黃昏斜照水。”
這是秦王親手抄送給她的詞,比之以前的傷感不同,秦王的詩詞中頭添加了一些無奈的瀟灑與渺小的心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