郗國公主仰頭問道:“我還是第一次聽說這個故事呢——我也以為望山的來曆是因為這附近出了好些有名望的人的緣故呢。”
素修有些好奇,問道:“這裏方圓十幾裏沒有人家居住,有的隻是過往的少數行人,怎麼就出了很多有名望的人呢?”
蕭婕妤繼續娓娓道來,聲音非常好聽,使得整個話都充滿了神奇,令人無比的向往。
“望山現在的模樣並不是它本來的麵目——自從太宗皇帝下令在望山上為花神娘娘和望娘建廟立碑開始,這附近的百姓就被安置到了別的地方,以前的民居全部被推倒,按照太宗皇帝的意願,將這裏改造成了一座青山——望山原本是一座光禿禿的山,沒有高大的樹木,到處是淒涼的墳地,太宗皇帝令人將此處重新規劃,在此處為花神娘娘和望娘建廟立碑,後來又不斷在這裏建造宮殿,經過幾十年的修繕,望山才有了現在的模樣——若是在以前,咱們隻是遠遠地看著望山,就沒有了想要上山的意思了。”
素修感歎道:“將這裏修成這般美好的樣子,想必也是耗費了很多人的心血。”
“豈止是心血,還有不少人將命也搭在了這裏——聽人說,莊宗皇帝在位時,曾下令重修望山,建起更好的宮殿,就是今日被人稱之為夏宮的望賢宮——莊宗皇帝手下的官員為了盡快完成陛下交予的任務,不斷催促工匠與役夫趕工,不少人因此倒在了修建宮殿的工地上,那些喪盡天良的官員為了縮短工期,也不將他們的死訊告知其家人,隻是將其草草埋葬在望山之上,因為人數眾多,也沒有人好好選擇埋葬的地點,而是將那些勞累而死的人埋在了望山平坦之處——也許我們車馬正在行駛的這條路的下麵,就埋葬著累累的白骨——”
“婕妤不要說了,怪嚇人的——”郗國公主捂住了耳朵,不想再聽蕭婕妤繼續講下去,剛才的望娘的故事很精彩,也很吸引人,一波三折,有絕望,也有希望,更有後麵還算安慰人的結局,郗國公主可以接受望娘的故事,卻一點都接受不了這些慘死的人故事——這個故事從一開篇基調就是悲涼的,結尾更是可怕極了。
“好好好,公主不願意聽,我就不說了,公主還小,不能聽這些故事呢。”蕭婕妤安慰著郗國公主。
坐在一旁的素修卻能夠接受這種故事,畢竟她也是從死人堆裏爬出來的,素修看著因為害怕將耳朵捂了起來的郗國公主,心裏頓時五味雜陳,非常不好受——因為皇帝的命令,官員的邀功心理,死了不少人,在郗國公主看來就是一件接受不了的事情,若是讓她看到和她一樣的燕人在楚國所做下的滔天惡行,所虐殺的人,公主該崩潰了吧?
素修沒有說話,一直望著遠方——有了蕭婕妤所說的這一層故事,素修心裏對於望山的好感也有所下降——這裏是紀念英女的地方,也是很多人失去性命的地方,諷刺的是,備受紀念的英女襄助的是殘害役夫和工匠們的人,這些無辜的百姓終究死在了祖先及自己擁護的人的手裏。
車馬繼續行駛,素修等人也覺得出來半日之久,有些疲憊了,紛紛在車裏閉眼小憩,聽著馬車行駛的聲音和宮人們走動的聲音,都陷入了自己的沉思。
中途,素修等人乘坐的馬車途徑了蕭婕妤所說的太宗皇帝為望娘所建的廟——這是一座比花神廟還要不起眼的小廟,也看不出來很有香火,很受人崇敬的樣子——廟前車馬稀疏,人跡很少,此時正開著門,隻有一個垂垂老矣的女人在拿著掃把打掃小小的庭院,整個廟都是灰磚砌成的,沒有生氣,像是已經精氣神的老者在孤獨艱難的存活著——廟前隻有幾棵垂柳,周圍是被風吹過來的落花,鋪了厚厚的一層,像是一塊上好的錦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