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6章醉臥不知白日暮(下)(1 / 2)

提及王賓王老相公的離世,李曜也很多感慨,歎道:“王老相公已經歿了一年之久了——趙久止一當上皇帝就開始清理前朝舊臣,朕在這邊看著聽著都為一些有識之士擔心不已——朕最擔心的莫過於王老相公,王老相公博學多識,俠肝義膽,為人從不居功自傲,秉性隨和,賢德的名聲遍布四海,朕曾多次邀請王老相公來到朕的身邊,來匡扶朕,可王老相公始終放心不下的隻有楚國和楚皇而已,朕知道強扭的瓜不甜,於是就罷了這樣的貪心。

我以前曾對你說過,趙久止是一個賢明的人,對邊境的燕人都很是仁慈,可朕終究是沒有看透趙久止的內心,也沒有料想到趙久止登基之後的種種做法——趙久止是一個仁慈的人,可也是一個不乏狠毒心腸的人,雖然是個少年君主,但還是頗有威嚴的,能鎮得住朝堂之上魑魅魍魎,壓製住浮動的人心——趙久止做了很多,也得到了很多的認同,然後就做了許多令人瞠目結舌的事情——

你的皇兄的狠毒是連你都想象不到的——不但王老相公在一次莫須有的事件中遭到牽連,連其他根本毫不沾邊的,以前曾得到過你的父親,也就是現在楚國太上皇信任的大臣也被席卷進去,一時之間,朝野震動,就連遠在平城的朕都感受到了此次來自長安朝堂之上的大地震——

趙久止流放了很多人,殺了很多人,也提拔了很多人,可真正擁有報國之心的王老相公等人卻慘遭拋棄,鬱鬱而終,這不能不說是君主薄情,生不逢時啊——朕每每思慮至此,都痛心疾首。”

李曜說的很是動情,素修一時之間都分不清李曜究竟在想些什麼了,不過從李曜的描述裏,素修確實真切看到了一個不同於以前的趙久止——趙久止是變了,成為皇帝的趙久止確實沒有了當秦王之時的溫良敦厚與仁義清明。

但是,素修仍然願意相信身處長安城內的趙久止,相信此時高高在上,已經是九五之尊地趙久止做了著許多事情都是另有苦衷,李曜沒有見過趙久止,更沒有好好了解過趙久止,他說的話不足為憑——素修相信,驅逐王老相公等一幹人有更加深層次的原因,其中包含的應該是趙久止前思後想之後的考慮,否則,身為皇帝的趙久止不會無緣無故自毀長城,趙久止做出了這些行為,隻能說明長城已經出現了斷裂,不能再用了。

但是素修並不想在李曜麵前逞能,為遠在長安的趙久止分辨幾句,將所有的理解與相信都藏到了心底,表麵上順著李曜的意思說話,不想讓李曜察覺出一絲一毫的不對勁兒。

素修皺著眉頭,有些傷感道:“王老相公身體一直雖不太好,但也算是硬朗,兩年多以前,還是王老相公親自將妾送到了南方,跋涉千裏,路途崎嶇,也沒有多大的問題,怎麼突然就歿了呢?皇兄剛當上皇帝就如此對待舊臣,就不怕手下的大臣心生怨恨嗎?王老相公鬱鬱而終,真是皇兄的大罪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