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王李俛是李淑妃的小兒子,生於鳳凰三年,而今九歲,麵對著去國離家二十餘年的姑母,自然是很陌生的,但生於皇家,本來就要有足夠強的實力掩飾內心的情感,小小的齊王李俛也不例外,雖然沒見過這位姑母,可仍然笑著上前給姑母行了禮,眨著圓圓的眼睛望著高高在上的姑母。
長公主見小齊王如此俊俏又乖巧的模樣,心中很是喜歡,將自己手腕上的香珠抹了下來,給小齊王帶上,連自己戴在脖子上的項帕也拿了下來,放到小齊王的手中,笑道:“姑母怕冷,八月份就戴了這項帕了,給你留著抵禦風寒吧——再過幾日,天就越來越涼了,我還記得咱們這兒的秋風陣陣,可是很厲害呢,你戴著也行,留著晚上放在被子裏暖腳也是不錯的。”
小齊王李俛高興的看了姑母送給自己的東西,道:“侄兒很喜歡姑母給的東西,謝謝姑母。”
長公主看到小齊王展開笑顏,越發可愛,不由得想起了兩個弟弟——李曜和李昀幼年時候,當年的李曜和李昀兄弟倆也都是粉雕玉著,甚是可愛,尤其是李曜,小名就叫玉奴——時光荏苒,以前雪玉般的兄弟倆如今也都不是舊時模樣了——李昀倒還保留了幾分的美貌,李曜則是越來越黑,眼神也越來越疲憊,沒有以前好看了。
長公主看看小齊王,又看了看李曜和李昀兄弟倆,想到自己也已經不是妙齡少女,容貌老去——她已經很久沒有在菱花鏡中細細看過自己的容貌了,不知道自己是否還能容忍現在的臉?父親和母親都已經薨了,除了李曜、李昀兄弟倆和小妹妹萬載李映容,她再無親人。
長公主望著小齊王李俛轉身的乖巧模樣,朝李曜笑道:“俛兒天真可愛,使我想起了陛下和相王幼年的時候,簡直是一模一樣呢。”
李曜隨之望向了齊王李俛,笑道:“俛兒不如時明像我,時明是真像我。”
聽到這句話,劉昭儀不免身子一凜,稍稍放鬆了緊張的情緒,得意的心思逐漸展露在眼角。
出乎劉昭儀意外的是,許久沒有怎麼好生說過話的王皇後此時竟然開了口,說了她和平王李倓的好話。
隻見王皇後很是自然地緊跟李曜的話,道:“陛下說的極是,若論起相像來,幾位皇子中再沒有比平王更像陛下了,現如今平王遠在秦州,日後回來,長公主可好好看看,平王與陛下長得極像。”
劉昭儀拿著玉箸的手微微顫抖,不斷拿眼看著王皇後,嘴唇微微翕動,而後偏過頭去,有些出神地望著地麵,似是在想著什麼重要的事情和重要的人。
長公主一笑,道:“我到了秦州,時明還專門跑到治所之外很遠的地方相迎,那幾日,我帶著的一行人在秦州治所歸化城住的甚是舒心,時明將一切都安排得妥妥當當,我在那裏雖隻短暫停留幾日,但也聽說了時明的賢明——時明現在可是秦州附近的名人兒,坊間人閑暇時都在談論時明。”
李曜半信半疑,笑道:“長公主不過在秦州治所歸化城內住了七日,如何能知道城內人真正的所想?時明年輕,百姓們提起他不罵他就是幸事,朕不相信竟會有那麼多的人稱讚他——時明畢竟還是一個毛頭小子,才到舞象之年,經曆到底是不足,就算得到些許稱讚,也不能太過放在心上,日後時明回來拜見長公主,長公主切勿在他麵前提及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