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2章水邊畫榭燕新歸(下)(1 / 2)

長公主見眾人聽得認真,也很欣慰,她知道王皇後入主昭陽殿以來雷厲風行的措施不得人心,而且並未從根本解決問題,現在大明宮內人人懷有畏懼,不過是懼怕王皇後酷烈的懲罰,不是真心改過自新,在這種情況下,各種紛亂的事情還會發生,隻不過都在暗中進行,宮人們多了心眼,不再明麵上進行——此種後果更為可怕,一旦爆發,真相要麼毫無頭緒,要麼石沉大海,要麼牽連者眾,按照王皇後的性子,後宮又要鬧的雞犬不寧,又要多幾條人命了。

長公主一看到王皇後瘦削的臉龐,就會想起數年前的自己——剛到大安宮的自己真真正正將自己當成了大安宮的皇後,治理後宮的手段和王皇後一模一樣——棍棒刑罰,並同軍法處置——日子還沒用多久,本來風平浪靜的楚宮怨聲鼎沸,人人自危,甚至有宮人不顧後果欲要行刺與她,結果當然是宮人未能成功,她也保住了命,之後嚴懲了行刺的宮人及平日裏與其交好的一幹人。在那之後,她也知道自己的名聲不好了,在賢明的張貴妃和聰明的趙昭儀的襯托下,她更顯得與整個楚宮格格不入,格格不入的後果就是她被打入了冷宮,不得隨意出入。

所以,當長公主看到和聽到後宮種種不好的事情後,她便陷入深深的擔憂——皇後若是連後宮中的宮人都拘束不了,連妃嬪都不能管好,如何能在皇帝麵前獲得信任?沒有了信任,單憑多年的結發之情,皇後的位置便會很動搖,加之王皇後現在並沒有皇子,隻有兩位公主,外朝必定已經就立儲君一事吵的人仰馬翻,日子一久,連神仙的心思都會動搖——皇帝的心動搖了之後,後宮中必定也會動搖,若是後宮平靜還好,後宮不平靜,那麼對於皇後來說則是滅頂的災難——燕國與楚國不同之處便在這裏,燕國的後妃大都是勳貴之後,樹大根深,每一個都很有實力,若是其中誰動了心思,勢必會連帶外朝一起動蕩,燕國平穩的朝局也會波瀾萬丈,隔岸觀火的鄰國也許會趁虛而入,或是挑撥離間也未可知——這樣的事,在燕國並不是沒有發生過,高宗皇帝時期的三總管之亂便是建立在這樣的基礎之上,那時朝局動蕩,皇權衰微,皇子爭位,三位重臣隨即各擁立一位,趁機造反,燕國就此失去西北的屏障,三總管建立國的地方即為現在的番丹、吉為、胥柝三國。

長公主在楚國多年,甚至朝局穩定的重要——楚國之所以大亂,乃是因為政局不穩,人心思變,給了野心勃勃的人大大小小的機會,這些機會之中最可怕的就是叛國,倒黴的是,楚國中野心勃勃的人大部分選擇了這個最可怕的叛國——由此天下大亂,民不聊生。

長公主身為燕人,自然不願意看到燕國也與楚國一樣,燕人也與楚人一樣,但當她回來,了解了如今後宮中住著誰,皇後做了些什麼的時候,她不免一驚——皇後沒有皇子,其餘的妃嬪娘家都是開國的功臣,對如今皇帝的登基都有著巨大的功勞,還在國內掌握著大大小小的權利,平衡好了,一團和氣,如果鬧僵了,便是新一輪的三總管之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