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5章 相逢喚醒京華夢(中)(1 / 2)

趙攸止與安王李信在書房中交流了許久。

在這個交談的過程中,就連站在一邊的武思遠和崔景嶽都感受到了安王李信是真心傾慕自家吳王,眼裏滿是仰慕之情,很是相見恨晚。

趙攸止也感受到了安王李信的心意,心中不免小小感動了一下,原來燕人中也有這般良心,也有這般喜歡詩詞的人,更難得的是安王李信在言語之中還透露出了對父親的不滿,這個安王李信是個很有仁愛之心的人,對於楚人遭遇此難,深感同情,對於在戰火中不幸遇難的文人很是痛惜,那些在戰火中被損壞的書籍也是安王李信痛心的一個主因,在他看來,這簡直是天大的災難。

安王李信恨自己不能阻止這場戰爭,恨自己沒有能力保護那些書籍,還有那些能寫出好文章的人,說自己沒有多大的福分,不能親眼見見那些人,還有那些書。

趙攸止何嚐不是這樣想?

夷人南下,燕人北上,兩下夾攻,楚國滅亡,百姓流離失所,有的失去生命,還有楚人引以為傲的寶物,那些很有風骨的人,也都在這場戰爭中損失殆盡。

國寶被人挖掘,被拉到各處販賣,有的被扔在路邊,無人認識是至寶,生生損壞;文物被人焚毀,有的是絕跡,僅此一份,從此以後,沒有楚人知道自己曾經有這樣一份寶物了;有風骨的人不甘心,奮起抵抗,被捉住斬首,終用鮮血詮釋了書中所寫的淩然大義……

楚國損失了這麼多東西,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找回來的,以後有機會複國,這些東西也很難再回來了。

趙攸止背轉過身子,不讓蠟燭的光找到自己眼睛中的淚。

到了三更,安王李信終於有些倦意,加之宦官頻頻來催,說明日皇帝陛下還要召見,還要問些文章道理,勸安王李信早點休息,趙攸止也身心疲憊,走出書房,與安王李信道別。

安王李信隨後出來,親自將趙攸止安頓好,說了許多珍重的話,然後才走。

躺在床上的趙攸止反反複複,睡不著,腦海裏全是幕幕慘狀,他實在是無法安睡。

沒辦法,隻好起身出房門,秉燭站在四方院中,抬頭仰望,俯身細看,隻見是往上看,找不到一絲光亮,往下看,找不到一點出路。手中雖然有燃燒的蠟燭,光亮太弱,不起任何作用。

趙攸止舉起蠟燭,細細端詳自己住的小庭院,有翻新的痕跡,但也能看出來還是保留了一些以前的影子,比起宮殿,更像高聳的民房,上麵毫無走獸,隻有灰瓦,院牆厚重,十分高大,從外看,與世隔絕,從裏看,自有天地,可以安靜放心,想必這燕人的老祖宗想要兒孫懂得安然不與世俗相爭的道理吧。

不知今日的燕人是否對得起他們的祖宗,今日的情況也是那些老燕人願意看到的嗎?

“鼓鞞驚破霓裳,海棠亭北多風雨。歌闌酒罷,玉啼金泣,此行良苦。駝背模糊,馬頭匼匝,朝朝暮暮。自都門燕別,龍艘錦纜,空載得、春歸去。”

香燈伴殘夢,楚國在天涯。

月落子規歇,滿庭山杏花。”

“高台多悲風,朝日照北林。

之子在萬裏,江湖迥且深。

方舟安可極,離思故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