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她曾與姐姐素真明誓,說等到發達了,當了太後,定接姐姐素真來燕國,共享榮華富貴。
可姐姐素真早在幾十年前就已經殉國,離她而去。
不止是姐姐,哥哥素維,愛郎趙久止,心愛的婢女靈犀、紫鳶、訾塵、玉姿等人也都離她而去,有的命喪黃泉,有的遠走天涯,有的重返故國。
知道她楚國往事的人如今隻剩下繁春、樊清二人了。
能夠共同分享今日心情的人寥寥無幾,她為太後有何用?
江宜瞧見了母親慢慢落寞的表情,眉頭越皺越緊,不知母親究竟是怎麼了。
“母親,您想起往事,怎麼傷心了?是以前有什麼未了的心願,還是有什麼後悔的事情?”江宜小心翼翼問道。
太後年邁,耳朵有些不好使,將女兒的問題聽了一半,以為女兒在問她有今日,後悔不後悔。
“後悔?落子無悔,何況人生路?一路走來,能到現在,每一步都不能後悔,每一步都是最好——我很高興能夠有今日,我若沒有今日,便是除我以外的任何一個,那樣我不會高興,隻有我自己有今日,我才高興。”太後沉聲道,一掃剛才的滿臉烏雲,說起這話時,對於兒女的愧疚也少了許多。
“今生他們成為我的兒女,我沒有照顧好他們,是他們命裏注定的事,他們各不相同的悲劇,也大都因為他們自身性格,與我並沒有許多關係。”太後為了心裏好受,開始給自己找各種各樣的理由。
在太後心裏,長子李佑寵妾過甚,太子妃張氏屢勸不聽,張氏太過在乎丈夫的心思,又長期得不到丈夫的關懷,才起了殺心,李佑身為世間的凡夫俗子,不能免俗,但也確實太不在乎妻子才會招致此番殺身禍。
次子李儼更是性情乖張,喜歡與身為皇帝的父親作對,任何事情都要分個對錯,從不顧及父親的顏麵,隻在乎自己的想法有沒有實現,處理政事也是從不考慮大局,隻順己心,由此得罪了許多朝中大臣,那些大臣便自發組建監視李儼的隊伍,將李儼的一舉一動都報告給皇帝。李儼生性風流,喜歡飲酒技藝,還喜歡登上台唱幾句,喜歡與藝人們交往,坊間都是關於李儼與藝人們的傳言,很是不堪入耳。
李曜也因此責備兒子,父子的關係越來越差,李儼被訓斥的多了,便開始害怕父親找自己的錯,將自己斬殺,便生了疑心病,精神越來越恍惚,最後不堪忍受精神上的折磨,自己了斷。
小兒子李倞幼時曾經被驚雷嚇得丟了魂,經過做法等才漸漸康複,自那之後,便變得十分膽小,對父親母親很是依賴,十五歲出閣時,非常不舍得父親母親,日夜哭泣,那時又逢哥哥李儼心思恍惚,便去與哥哥相伴,某日,李倞去城外的靜安寺上香,當夜,哥哥李儼便出了事,李倞得知以後,大病一場,數月之後才逐漸好轉,提起哥哥李儼,總是哭哭啼啼,怨恨自己沒有一直陪著哥哥,若是陪著哥哥,哥哥就不會出事。
對哥哥李儼抱有歉意的李倞,在得到父親立他為儲君的打算後,堅決不受,父親李曜嗬斥了他一番,李倞才哭著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