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後說出內情話,著實震撼了李倞,也震撼了江宜公主。
從母親的話中,江宜公主聽出的道理要比李倞多得多。
絕望而又氣憤的李倞現在滿心想的是母親的野心,還有自己的下場。
江宜公主想的則是母親的不易,與此話有幾分道理。
母親的話,乍一聽上去,很沒有道理,可細細思量,又很有道理。
皇帝哥哥一口一個母親應當為兒女,言下之意應當為他,可是誰為母親?總是讓母親為人,母親也很委屈,也很不容易。
委屈之後,還不能為人理解,還要認為是理所應當的事情,之後便絕口不提,當做沒發生一樣。
這樣久了,豈能不讓人憋屈,豈能不讓人心生哀怨?
如此一來,便不能責怪母親。
正如母親所說,身處山巔已久,豈能輕易下山。、
李倞冷冷道:“母親終於說出自己的心裏話了!母親不是燕人,自然心存異端,以前,朝中有大臣向父皇進言,要求父皇除掉母親,可父皇覺得母親孤身來到燕國,很是可憐,又在燕國過了這麼多年,保證母親無有他心,便放過了母親,可是父皇沒想到,母親終究是要對不起他的信任,要對不起李家了!”
太後也不留情,冷冷道:“你如此說,便是太不了解你的父親,你的父親豈是那種沒有疑心的人?我來到燕國幾十年,他便懷疑了我幾十年,伊始不斷逼我承認有歹心,後來又假作關懷,試圖得到我與攸止的信任,以為他是真的心憂天下,想要對楚人好,想要結束楚燕幾十年的紛爭,可他真正想做的是徹底消滅楚國,做出假關懷的模樣,實際和夷人串通一氣,攻城略地,他得到的好處最多,卻要裝作最無辜的樣子,表麵兩國一家,實則在做真正的屠殺——所幸他的小聰明沒有得逞,燕人反被同化,逐漸成為了當初被他們謾罵的楚人模樣——你的父親實際上慌張極了,但卻無能為力,後期遷怒於我,恨不得殺了我,但最後留下了我——”
“你的父親留下我的真正目的是讓你親手賜死我——”太後道。
李倞不敢置信,“這……”
“你的父親知道你生性膽小,怕是不能當好這個皇帝,便留下我的性命,讓你親自下旨賜死我,就像當初他狠心殺死自己的兄弟姐妹一樣——隻有狠毒,才能坐穩皇位,溫和的人永遠站不住腳跟。你的父親在彌留之際,拉著你的手,對你說的那一番話,想必你沒有忘記——那時候,我躲在帷幕之後,聽得一半,你的父親要你殺了我,這樣你才能長出一顆狠心來,才能真正當好這個皇帝——”
“你那時哭著拒絕了你的父親,但又有些猶豫,後來還提起劍來向你的父親表明決心,定會殺了我,你的父親才放心而去——你之後並沒有那麼做,也就是違背了對你父親的承諾——你今朝是否後悔?”
李倞若有所失,道:“兒子並不後悔當日的做法——兒子的作為乃是正確的,在兒子的心中,兒子豈能傷害母親,母親豈能不愛兒子?可今日,兒子依然不願意傷害母親,母親卻不是愛兒子的那個母親了,好叫兒子傷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