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六郎大破幽州城萬剮王欽祭冤魂(1 / 2)

木易既得蕭後之旨,遂去軍中召集一萬精壯之兵,來到重陽女營中,商議退敵。重陽女曰:“宋兵雖眾,破之不難。駙馬引兵出北門先戰,我引部下出南門交鋒。兩下出兵,不愁圍不解也。”

木易曰:“依汝之言,此一座城池休矣!”重陽女愕然曰:“駙馬何為出此言也?”木易喝退左右,言曰:“我你事同一家,休得隱瞞。”

遂將己之事緒詳盡告之。重陽女喜曰:“此來本為郡馬作個內應。

天幸又會四伯,共謀其事,何患不克!”木易曰:“依愚見,蕭後駕下精勇爪牙之士必須用計除之,方能成事。”重陽女曰:“四伯有何計策可以除之?”四郎曰:“來日吾傳令,遣上萬戶、下萬戶、樂義、樂信等先戰,汝隨其後,斬此四人,大放宋兵入城,方可成功。”重陽女領諾退去,準備出兵。

次日天明,木易下令上萬戶等四人領兵先出迎戰。上萬戶、樂義得令,一聲炮響,引兵揚威而出,正遇宋將嶽勝。接戰數合,下萬戶、樂信從旁攻進。嶽勝撥回馬走,佯輸退於平曠去處,番兵乘勢殺出。重陽女引一軍從後大喝:“遼眾慢進!”手起刀落,斬樂信於馬下。樂義大驚,措手不及,亦被嶽勝回馬揮為兩段。孟良、焦讚引兵殺至,喊聲大震,上萬戶被孟良殺之,下萬戶被焦讚殺之。重陽女當先殺進城去,宋兵隨後一擁而入。幽州城中,頓時人聲鼎沸。

侍臣報知蕭後,蕭後自思忖:“吾為一國之君主,若被宋人生擒,好不羞辱,那時求死不可得矣!不如趁今尋個自盡,保得全屍,何等不美。”遂徑入後殿,解下龍絛自縊。有詩為證:

孀居抗宋幾光陰,頓解龍絛化鐵心。

回首瑤池家別是,菱花塵暗夜沉沉。

重陽女既入城中,楊延朗一騎跑入禁宮,正遇瓊娥公主走出叫曰:“今娘娘自縊於後殿。聞得宋兵布滿城中,請駙馬快走!”延朗曰:“公主休慌,我非他人,乃楊令公四子,詐名木易。”公主聽罷,兩淚交流,雙膝跪下告曰:“妾之命懸於君手,憑君發放。”

延朗曰:“是何言也!蒙公主相待,情意甚厚,豈肯相傷乎。若肯隨我回宋,即便同行,不然亦難強逼。”公主曰:“一則家破國亡,二則嫁夫隨夫。駙馬肯念夫婦之情,帶妾同歸,誠為大幸。豈有不肯相從之理。”延朗大喜,即令收拾金銀、寶貝、羅緞等物。既畢,延朗即從宮中殺出,正遇耶律學古走入殿階。延朗厲聲曰:

“逆賊休走!”學古不知何事,被延朗一刀斬之。耶律休哥聽知宋兵入城,削發為僧,越城逃了。

卻說六郎率領大軍入城,日將申時,乃下令禁止殺戮。八王等進城問曰:“蕭後何在?”人報縊死於後殿。八王令解下其屍,停於宮中。六郎調遣各軍駐紮城東,不許毀拆民房及擄掠等事。

次日,八王、六郎入殿觀看宮室。眾將解過大遼太子二人並丞相張華以下文臣四十九人、武將三十六人。六郎俱令囚於檻車,解京請旨發落。楊延朗進見八王曰:“臣偷生番地一十八年,今見殿下,惶汗甚矣。”八王撫慰曰:“若非將軍做內應,幽州何日得定!此等功績當為第一。待歸奏聖上重封官職,何為惶汗!”延朗稱謝。六郎曰:“幽州既定,凡所轄地方,必出榜文以安撫之,然後班師回京。”八王依其議,即命寇準草本張掛各門。大遼山後九州郡邑聞幽州已破,望風而獻戶籍。

越數日,八王下令於宮中大設筵席賞犒諸將,盡歡而飲。延朗進曰:“臣啟殿下:有一事未審允否?”八王曰:“將軍有事,但說不妨。”延朗曰:“臣被番人所擒,蒙蕭後隆禮相待。今彼既國破身亡,聖朝之怨恨已雪,乞將屍首埋葬,以報其祿養之情,且使遼人不以負義咎小臣也。”八王曰:“將軍存心如此,可稱為仁人君子矣,乃何以不允乎!”次早,八王下令:用皇妃禮葬蕭後。

有司奉命收殮。有詩為證:

來往龍門四十春,殷勤情意敬如賓。

不忘恩愛高封墓,塞北於今羨義人。

六郎與八王定議班師,八王可之。寇準又進曰:“必留兵鎮守幽州。”八王曰:“屯兵固是,然餘細度之,實非常策。今北番新降,其心未服。設使謀逆,盡將屯戍殺之,豈非我等今日謀之不臧,生陷此輩於死地乎!莫若回兵,另圖個長久防禦之策,更勝於屯兵也。”寇準依其議。於是六郎調兵起行,往汴京而回。有詩為證:

宇宙生才握大兵,風雲入陣塞塵清。

旋師奏凱歸朝日,簞食沿途競笑迎。

大軍一路無話,迤逗到了汴京。八王先遣人奏知真宗,真宗遣孫禦史等出郭迎接。孫禦史既接見八王與眾臣,俱皆入城訖。六郎下令,軍馬俱屯城外。